資訊
[摘要]據報道,豐田集團和住友金屬礦山等55家日企備聯手構建、強化鋰電池的國內供應鏈,保障當地汽車企業的需求。據悉,這55家日企已成立“電池供應鏈協議會”(BASC),將在今年夏季后逐步確定電池和零部件增產、鋰等原料的采購等對策。
隨著世界多國啟動能源轉型,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新風口,提前布局動力電池已經成為各國共識。而在該領域,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頭,掌握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而原本在鋰電池領域占據優勢的日本,如今卻正剩下一個松下支撐門面,不得不加快促進電池供應鏈的國產化。
據日經中文網4月15日最新報道,豐田集團和住友金屬礦山等55家日企備聯手構建、強化鋰電池的國內供應鏈,保障當地汽車企業的需求。據悉,這55家日企已成立“電池供應鏈協議會”(BASC),將在今年夏季后逐步確定電池和零部件增產、鋰等原料的采購等對策。
BASC如此急著要推動國內電池供應鏈的升級,主要也是因為日本的動力電池卻高度依賴中國。日本汽車巨頭高管曾表示,其電池供應“不得不依賴海外廠商”。據本田2020年公告,該日企已斥資37億元認購中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1%的股份,與其達成電池戰略合作。
此外,受旺盛需求的影響,自年初以來,中國動力電池行業掀起了新一輪擴產潮。如果日本還不行動,那可能將在這場電池競賽中落于下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宣布了20多個新投建項目,建設產能超過了350GWh,涉及總資金達1600多億元。
因此,BASC認為,在日本新車銷量的一半(250萬輛/年)改為純電動汽車的前提下,如果要在當地建電池和電池零部件的生產線,總計需要近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02億元)投資。如果僅靠這55家日企,負擔沉重,因此該組織計劃通過政策建議來爭取資金支持。
事實上,除了中國和日本外,加快電池供應鏈構建的還有歐美。在美國總統拜登今年3月份提出的2萬億美元基建計劃中,電動汽車供應鏈也是其主要投資對象。歐盟去年底也表示,將加速完善動力電池的供應鏈,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自給自足。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