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摘要]2024年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
2024年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
以華中科技大學、信宇人為主要完成單位的“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精準制造核心技術與裝備”科研項目,榮獲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在此次機械與制造組中,該項目是唯一一個以系統化研究鋰電全套裝備獲得殊榮的。作為該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信宇人董事長楊志明出席了大會并接受榮譽頒發。
信宇人董事長楊志明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國務院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而設立的一系列獎項。設立獎項分別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共5個。
國家科學技術獎堅持國家戰略導向,與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國家對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褒獎,被譽為中國科技最高領獎臺。
獲獎項目介紹
1.項目背景
大容量電池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與成組應用,被視為全球新能源革命的壓艙石,是新能源汽車、船舶等支柱產業“換道超車”的突破口,也是空間站、深潛器等重大裝備性能躍升的動力源。因此,大容量電池成為國際競爭高地和戰略方向之一。
在大容量電池生產流程中,制漿、涂布、輥壓等核心制造工藝與裝備是確保電池容量、性能與安全的關鍵,直接影響著后續工藝的順利與否和電池的最終質量。這對電池生產行業來說,無論是工藝原理、關鍵零部件還是裝備產線,都面臨著極高的標準要求。
此外,在電池極片制造中,如高精密擠壓涂布模頭等這樣的電池制造核心部件被美國EDI、日本三菱等公司壟斷已久,中國如何才能研制出更高效率的寬幅雙面同時涂布裝備,是橫亙在大容量電池制造技術中的痛點和難點。
2.項目成果
自2012年起,信宇人攜手華中科技大學,展開了“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精準制造核心技術與裝備”科研項目合作。歷經十余年的技術探索和攻堅克難,最終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首創性成果,確立了我國大容量鋰離子電池制造技術的全球領先優勢:
全球首創的SDC單向雙面涂布機,顛覆性實現雙面聯動同時涂布工藝,大幅提高涂布效率與一致性,節能40%以上。
攻克了寬幅擠壓涂布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自主研發出精密擠壓涂布模具,打破了國外在模具材料、設計、制造上的技術壟斷。
發明了涂層的干濕關聯測量與精確控制技術,研制出激光測厚、X/β射線測厚系統,實現厚度與面密度的精確控制。
研發出多級輥壓工藝裝備、連續自動化烘烤工藝與裝備等,大幅提高了電池極片制造精度與效率。
3.項目應用
通過應用本項目創新技術,信宇人研發出極片制造系列裝備與產線。其中,全球首個創新研發的SDC單向雙面涂布機,除大幅提升極片精度和電性能外,還節約能耗40%以上,并入選《廣東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同時,基于本項目創新技術研發的裝備與產線已廣泛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3C電池等生產領域。
自成立時起,信宇人就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發展之根本,并主動肩負起前沿科學研究、攻克“卡脖子”難題等重任,每年將銷售收入的8%以上用于研發創新,設立院士工作站,打造了以院士專家領銜的高精尖研發團隊,擁有知識產權278項,獲得了多項國際科技成果認定和技術發明獎勵,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我國已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驅動未來社會變革的核心動力。而新質生產力需要“硬科技”來支撐,培育“科技樹”以構建“硬科技”,需要大量的科創企業多從事應用物理和應用化學這些“根系”的輸導和擴充工作。信宇人早已從事了很多源頭性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究,在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了自主可控的“硬科技”,并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未來,信宇人將持之以恒奉行“迎難而上,持續創新”的精神,繼續積極培育“科技樹”,構建“硬科技”,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再次騰飛!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