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日,多家車企相繼發布2月車輛交付成績單。其中“一哥”比亞迪2月交付再度逼近20萬輛,幾乎占據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半壁江山。在造車新勢力方面,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和哪吒汽車均實現交付破萬。埃安更是在2月實現超3萬輛交付,同比暴增超過250%。
在經歷1月份的低迷后,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能否實現反彈,備受矚目。
3月1日,多家車企相繼發布2月車輛交付成績單。其中“一哥”比亞迪2月交付再度逼近20萬輛,幾乎占據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半壁江山。在造車新勢力方面,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和哪吒汽車均實現交付破萬。埃安更是在2月實現超3萬輛交付,同比暴增超過250%。
不過,也有造車新勢力持續保持低迷狀態。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在去年低基數的基礎上,仍舊出現同比下滑現象。這兩家車企分別同比下滑3.45%和6.9%,疲態盡顯。有券商機構認為,需要更多的政策刺激來帶動需求復蘇,應結合后續1-2月的同比數據來進行驗證購買力是否真的疲弱。
在經歷1月份的市場低迷之后,2月份新能源車企銷量普遍有了較為明顯改善。
具體來看,比亞迪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9.37萬輛,再度逼近20萬大關,其上年同期銷量為8.83萬輛。其中,其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9.17萬輛,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119%,依舊坐穩新能源汽車“一哥”位置。今年前兩月,比亞迪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達到34.5萬輛,同比增長90%。
據乘聯會日前統計的數據,2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135.0萬輛,同比增長7.2%,環比增長4.3%。其中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40萬輛,同比增長46.6%,環比增長20.3%,滲透率29.6%。
以此計算,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在國內整體銷量中,占比達到47.93%,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2月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合計達到1.5萬輛,再度刷新記錄。自去年7月開始公布海外銷量后,比亞迪最高海外單月銷量為去年11月的1.23萬輛。
除了比亞迪之外,成績最為亮眼當屬埃安。埃安發布2月新車銷量達到3.01萬輛,同比增長253%,環比增長195%。其1-2月累計銷量4.03萬輛,同比增長64%。根據此前規劃,埃安設定的2023年目標為“保50萬輛,沖60萬輛”。
交付破萬的還有三家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2月交付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97.5%。理想的多車型銷售策略已經起到明顯作用。在去年前10月,理想汽車交付量一直徘徊在1萬輛左右,甚至在8月低至4571輛。隨后自L9和L8車型開始交付起,理想汽車的月度交付量才被拉動。
不過在幾天前的電話會議上,理想預計今年一季度車輛交付量為5.2萬至5.5萬輛。而其前兩月已經交付共計3.17萬輛。這也意味著,接下來的3月理想交付量至少需要破2萬輛以上。
蔚來汽車公布的2月交付量為1.22萬輛,環比增長42.9%,同比增長98.3%。其中高端智能電動SUV交付5037輛,高端智能電動轎車交付7120輛。2023年1-2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2.07萬輛,同比增長30.9%。
另外,去年的“黑馬”哪吒汽車2月交付新車也實現破萬,達到1.01萬輛,同比、環比分別增長41.5%、67.4%。
在其他造車新勢力方面,吉利旗下的極氪2月交付汽車5455輛,同比增長約87.1%,環比增長75.1%。而有著華為加持的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6577輛,同比增長103.69%。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還有三家疲態盡顯。
小鵬汽車2月交付量為6010輛,雖然環比上月低位增長15%,但在去年同期小鵬汽車交付量為6225輛。也就是說,即便在去年低基數的背景下,小鵬汽車仍然出現同比下滑3.45%的現象。
小鵬汽車的“難兄難弟”還有零跑汽車。零跑汽車2月交付量為3198輛,雖然環比增長180%,但同比也出現下滑。零跑汽車去年同期交付量為3435輛,相比之下,今年2月交付量同比下滑6.9%。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這兩家造車新勢力曾遭遇了令人咂舌的降幅。零跑汽車1月交付僅1139輛,環比同比均大幅下降超80%,堪稱“腳踝斬”,其銷量還不及創維和嵐圖。交付量下滑幅度僅次于零跑的小鵬汽車,1月交付量為5218輛,較去年同期下滑59.6%。
不過,還有一家車企更為慘淡。長安汽車旗下的長安深藍2月份交付量為4103輛,即便與1月的交付6137輛相比,都環比下滑33%。這家靠單款車型單打獨斗的車企,自2022年12月起連續兩個月銷量下滑。
另外,創維汽車2月交付量為1476輛,海外出口323輛,環比1月份增長24.2%。創維汽車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處于緩慢上升的狀態。
2月多數車企銷量出現明顯反彈,也在市場預期之中。乘聯會分析認為,2月多家車企陸續調整銷售價格,終端促銷力度加大,疊加多地刺激汽車消費政策陸續出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終端銷售。
中金公司方面也認為,近期各地方政府積極出臺地方補貼以平滑國補退坡帶來的需求波動、助力汽車消費。此外,車企新產品的上市發布也受到消費者廣泛關注,上游鋰價下行帶來車企調價空間充沛,利好需求回暖。
光大證券也表示,各地因地制宜扶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疊加近期車企陸續降價,帶動市場對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表現的信心有所回暖。
不過,目前市場上仍存在不穩定因素。乘聯會方面稱,2023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出以及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離場,對車市產生一定沖擊。對政策的進一步期待,以及開年車市價格動蕩造成的不穩定,導致消費者觀望氣氛濃厚,而這種觀望氣氛散去仍需時間。
中金公司也認為,新能源消費并未體現出明顯的超預期修復,需要更多的政策刺激來帶動需求復蘇。未來,應結合后續1-2月的同比數據來進行驗證購買力是否真的疲弱。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