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二季度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龍頭企業紛紛啟動新的產能建設。受益于大圓柱電池的供不應求,多氟多的電池產能從2024年底的8.5GWh提升至2025年底的22GWh,2026年計劃進一步擴產。
10月20日晚,寧德時代舉辦線上業績說明會,公司高管介紹,為應對客戶激增的訂單需求,公司正全力推進全球產能建設。當天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41.86億元,同比增長12.9%;實現歸母凈利潤185.49億元,同比增長41.21%。
“電池產能現在比較緊張,應該說,高端產能一直就緊張?!眱|緯鋰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記者調研了解到,最為緊張的是儲能市場。在儲能領域,頭部電芯廠商的生產線持續滿負荷運轉,第二梯隊廠商的產能利用率普遍超過80%。
巨大的需求帶來新一輪擴產行動。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二季度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龍頭企業紛紛啟動新的產能建設。受益于大圓柱電池的供不應求,多氟多的電池產能從2024年底的8.5GWh提升至2025年底的22GWh,2026年計劃進一步擴產。
龍頭企業加速擴產
寧德時代正全力推進全球產能建設。
9月30日,洛陽市伊濱區發布消息,寧德時代洛陽基地二期項目電芯工廠、電池包工廠近日正式投產。該項目二期規劃包括3條電芯產線、10條PACK產線,全面達產后年產能將增加30GWh。伊濱區此前發布消息稱,寧德時代洛陽基地三期、四期項目核心區生產廠房主體鋼結構施工正在加緊進行,年底前核心廠房將主體封頂。
9月8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由寧德時代在廈門投建的“時代高性能鋰電池項目”完成簽約,規劃建設年產能約80GWh的全智能化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線。
今年7月底,寧德時代山東東營鋰電池基地正式開工,項目投資80億元,一期建設40GWh鋰電池綠色制造基地。同月,寧德市生態環境局對“時代一汽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技術改造)工程報告表”進行公示,該項目將對年產10GWh的時代一汽動力電池項目進行產能擴建。
不止是寧德時代在擴產。
今年8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披露了比亞迪新增“鄭州動力電池生產線擴充項目”“鄭州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液冷板生產線建設項目”兩個擴建項目,其中鄭州動力電池生產線擴充項目總投資50億元。今年4月底,長沙弗迪電池有限公司PACK產線擴建項目獲得環評批復。
同在今年8月,國軒高科宣布同步推進江蘇南京新型鋰離子電池智造基地與安徽蕪湖新能源基地項目,兩個項目投資總額均為40億元,擬分別建設年產20GWh新型鋰電池產線和動力鋰離子電池產線及配套項目。
“預計到今年底,多氟多將形成近22GWh的產能,根據市場需求情況,2026年有進一步擴大產能的準備?!比涨?,多氟多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許飛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查詢,至2024年底,多氟多電池產能約為8.5GWh。
今年二季度以來,還有億緯鋰能、中創新航、珠海冠宇、清陶能源等多家電池廠啟動擴產。據上證報資訊不完全統計,今年第三季度,鋰電池產業簽約擴產項目達到19個,公布的投資金額超過747億元。
技術引領新一輪擴張
新一輪的擴產,與前幾年的全行業擴張,有哪些不一樣?
“頭部集中,規模加碼。”有鋰電產業觀察人士評價,本輪鋰電企業的擴產更像是非理性擴張后的結構性優化。多位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的鋰電產業人士表示,此次產能擴張背后,有清晰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邏輯在驅動。
一方面,下游市場需求仍在快速增長。今年1月至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24.3萬輛和112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2%和34.9%,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6.1%。
據統計,2025年第三季度我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為165GWh,同比增長65%。2025前三季度合計出貨量為430GWh,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隨著歐洲戶儲回溫疊加澳洲戶儲爆發,在頭部企業大儲電芯滿產滿銷的擠壓及小儲電芯擴產不及時的背景下,戶儲電芯出現結構性“缺芯”的現象。
另一方面,技術快速迭代,龍頭企業需要更新產能建立新的護城河,核心邏輯已從單一的規模擴張轉向技術升級。
今年8月,多氟多自主研發的“氟芯”大圓柱電池單月出貨量突破1000萬支,對應裝機規模超1GWh。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所有產線都在滿負荷運轉,訂單已經排到明年?!?/span>
“電池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頭部公司布局早、深耕長、規模大,但真正賺錢的只有一兩款產品。”多氟多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許飛介紹,公司此前也曾在軟包和方形電池領域廣泛布局,最終選擇了深耕大圓柱這一賽道,并瞄準20Ah至100Ah之間的產品,覆蓋新能源汽車、儲能和輕型車三大核心應用場景,逐步構筑起核心競爭力。
大容量電芯也帶來一輪升級需求。今年以來,以314Ah為代表的300+Ah電芯在全球大儲、工商儲、戶儲等場景全面替代280Ah,市占率超65%。另外,500Ah+電芯進入量產倒計時,280Ah老舊產線被迫“技術性”退出,有效供給縮水,頭部企業為占據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紛紛擴張新型產能。
面對需求的超預期增長,企業紛紛快速擴產,鋰電產業鏈正在尋找新的平衡。多位業內人士預計,調整的時間不會太長。正如寧德時代高管在最新業績說明會上的表態:“產能會在未來一兩個季度得到逐漸的緩解,交付不是最大的問題?!?/span>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