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巴斯夫宣布,計劃終止與法國礦業公司埃赫曼集團在印尼合作建設鎳鈷精煉廠的項目。
據悉,巴斯夫和埃赫曼2023年敲定了在印尼建立合資鎳鈷廠的計劃,投資達到24億歐元(約合186億人民幣)。工廠原定于在2026年啟動,預計年產能為6.7萬噸鎳和7500噸鈷。該工廠埃赫曼持股51%,巴斯夫持股49%。在雙方的合作中,巴斯夫負責提供冶煉技術,埃赫曼提供鎳礦資源。
巴斯夫表示,項目醞釀以來,全球鎳市場已發生重大變化,公司認為沒有必要再開展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以確保其電池材料業務的金屬供應具有彈性。
資料顯示,2020年,巴斯夫與Eramet簽署協議,共同評估該項目的潛力,預計投資額至高可達26億美元。這項投資的審查自2020年以來一直拖延。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達25.5GWh,占總裝車量71.9%。這是時隔8年,繼2016年以來,國內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占比首次重回七成份額。并且在5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占比進一步提升至74%,達到29.5GWh,同比增長54.1%,環比增長15.8%。
鎳是制作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基于電池化學體系所發生的轉變,鎳資源供需失衡,鎳價自2023年以來快速下行,相關企業也啟動減產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鎳生產商相繼公布減產信息。今年2月,嘉能可宣布將出售其在新喀里多尼亞Koniambo Nickel SAS(KNS)的股份,同時KNS鎳加工廠將暫停生產六個月。必和必拓也在同月宣布,由于鎳價大幅下跌,正在考慮關閉其西澳大利亞鎳業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