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進入“拼刺刀”時代,競爭日趨激烈。而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比最高,自然也成為車企控成本的首選優化環節。在業內看來,車企自研自產動力電池似乎已成趨勢,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車企在動力電池產業鏈上布局。
10月27日,廣汽埃安官宣,已成立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因湃電池),展開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總投資達109億元。而在幾日前,蔚來剛宣布由創始人李斌掛帥成立電池公司,親自下場造電池。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進入“拼刺刀”時代,競爭日趨激烈。而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比最高,自然也成為車企控成本的首選優化環節。在業內看來,車企自研自產動力電池似乎已成趨勢,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車企在動力電池產業鏈上布局。
10月27日午間,廣汽埃安宣布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該公司由廣汽埃安、廣汽乘用車、廣汽商貿聯合投資,并由廣汽埃安控股,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總投資109億元,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制造和銷售。
廣汽埃安表示,對于新能源車而言,電池是動力來源,也是關乎生產制造成本的關鍵因素。未來的新能源車行業競爭的核心是科技和成本,能否在疫情反復、供應鏈緊張、資源成本上漲等環境下,實現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以及相關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是車企核心競爭力的一大體現,對車企可持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比約40%,也是整車性能的關鍵。在去年以來原材料價格飛速上漲的背景下,產業鏈話語權上移,下游整車廠時有感嘆“為上游打工”。
實際上,廣汽埃安對自研自產電池早有醞釀。今年3月,埃安自研動力電池試制線打樁開建,包含了從漿料制備到電池 Pack 完整的電池全流程生產工序以及材料研發、理化測試、電性能等實驗室,該試制線預計 2022 年底建成并投入運營。此外,廣汽埃安還有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和海綿硅負極片電池等技術儲備。
從早期的運營車市場逐步轉向私家車市場后,廣汽埃安銷量表現搶眼。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銷量分別達6萬輛、12.02萬輛和18.23萬輛。今年9月,廣汽埃安單月銷量已經超過3萬輛,超過同期大多造車新勢力的表現。“到了年銷20萬輛-30萬輛的規模,自產電池就基本具備規模優勢了。”電車人產業平臺創始人馬前程告訴記者。
廣汽埃安尚未透露因湃電池產能規模和預計量產時間。業內普遍認為1GWh電池產線對應投入約2億-3億元。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投產和產能爬坡需要時間,埃安第一步要實現內部供給,暫時不會考慮外供。
此外,廣汽埃安還在今年7月投資近50億元設立能源科技公司,布局充換電及儲能領域;8月與贛鋒鋰業達成戰略合作,進軍鋰礦產業。直至這次因湃電池成立,廣汽埃安表示這標志著公司將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發、制造、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內的能源生態產業鏈布局。
不愿做“打工人”的新能源車企還有蔚來。根據天眼查顯示,蔚來電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蔚來電池)在10月21日成立,注冊資本20億元,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親自掛帥,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的財報電話上,蔚來便首次釋放了布局動力電池的信號。李斌表示,蔚來已經有超過400人的電池團隊,將在2024年推出800V高壓平臺電池包。
據悉,蔚來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鋰”和4680電池,并計劃量產這兩種電池。其中,磷酸錳鐵鋰電池將供應蔚來旗下的子品牌(項目代號為ALPS阿爾卑斯),品牌定位在15-30萬元售價區間,預計2024年上市;4680電池將用于800V電池包,預計2024年應用于蔚來第三代平臺(NT3)車型上。
李斌曾表示,“汽車廠商做電池是正常的戰略。”據公開信息顯示,蔚來計劃在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新建研發項目,包括從事鋰離子電芯和電池包研發的31個研發實驗室,以及1條鋰離子電芯試制線和1條電池包pack線,擬投資2.185億元。
除了布局動力電池外,蔚來還將手伸至更上游——鋰礦環節。近期,蔚來計劃投資總部位于澳大利亞的礦石開采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 Ltd(Greenwing),總金額最高或超過6億元。Greenwing借此加快開發在阿根廷San Jorge的鋰項目,蔚來會優先成為客戶。
在新能源車整體成本中,動力電池的成本占比最高,最高可達60%。其實在行業內,特斯拉很早就意識動力電池保供的重要性,并與松下聯合運營美國內華達州超級工廠,用于生產動力電池;而比亞迪作為產業鏈一體化企業,其全系車型均搭載自主電池。此外,長城汽車旗下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近年來擴產動作頻頻。
華安證券研報認為,車企向上游布局電池領域,旨在增強產業鏈話語權,有利于保障電池供應及降本增效。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在電池產業鏈上布局。大眾集團表示,將在2030年前,在歐洲建立6個年產能40GWh的動力電池工廠,屆時年產能將會達到240GWh,實現自給自足,首座工廠已于今年7月在德國破土動工。而本田近期也宣布與LG新能源解決方案達成協議,將在美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以生產鋰離子電池,為北美市場的本田和謳歌電動車型供應電池。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汽車主機廠布局動力電池擁有幾方面優勢:動力電池技術趨于成熟,主機廠具備后發優勢;背靠主機廠,動力電池出貨增長快且穩定;主機廠對車理解更深,車端需求可以直接穿透到電池;新技術、工藝和設備可以快速應用;電池和底盤同步開發,更易應用CTC等技術方案。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為,自造電池將是整車企業未來必然選擇。“與汽車鋼板等基礎原材料不同,鋰電池是一個非標準化的電化學產品。隨著技術快速推進,整車企業未來必然會將觸角延伸到電池領域。”
不過他認為,由于動力電池研發制造生產周期較長,前期研發制造投入成本巨大,一般的車企短時間內難以承受。“與電池廠商合作或合資成立電池采購公司,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方式。”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