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志樂表示,曼弗萊德不光懂自動化,更是結合著工藝進行自動化產線設計,強大的技術根基及研發能力成為曼弗萊德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新能源車的整體品質和性能已得到極大提升。盡管如此,電動汽車的續航問題始終被消費者所詬病,成為制約新能源車大規模應用的重要因素。目前解決電動汽車續航問題的途徑,除不斷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水平,還圍繞著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來做文章。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新能源車仍然以充電模式為主。
在政策暖風吹拂下,雖然全國各地都在推動充電樁的建設方面不遺余力,但實際的效果卻并是太理想。業內人士認為,由于自有停車位欠缺、電網擴容難度較大等原因,導致充電樁的建設不及預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能源車客戶的用車體驗。于是近年來新能源車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日益受到關注,從而涌現出大批涉足智能換電站的企業。
曼弗萊德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馬志樂
而與此同時,隨著動力電池退役潮已日益臨近,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廠商的加入。包括湖南邦普、湖北格林美、贛州豪鵬等已形成初具規模的廢舊動力電池再生處理能力。此外寧德時代、比亞迪、華友鈷業、中航鋰電、中化鋰電科技等電池及材料企業,也開始布局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高景氣度,對專業電池回收設備產生了巨大市場需求。
曼弗萊德智能制造(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曼弗萊德”),則是智能換電站標準單站設備和電池回收設備的集大成者。公司不僅為換電站提供智能化的單站設備,同時也為多家電池回收企業獨家提供鋰電池自動化拆解及回收剝離設備。除此之外,公司業務還涉及自動化模組PACK設備、壓鑄設備、光伏設備等。近日《動力電池》雜志走進曼弗萊德,與曼弗萊德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馬志樂先生對話。
《動力電池》:據我了解,曼弗萊德作為專注于自動化設備智能制造的企業。首先請您介紹下曼弗萊德基本情況?
馬志樂:曼弗萊德專注并擅長機器人的集成和應用,致力成為工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和設備服務商。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就設立了新能源裝備,光伏半導體和鑄造裝備事業部,致力于新能源裝備和鑄造裝備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研發。公司擁有成熟的軟硬件研發、制造、管理等能力。已開發的系列設備和產線,獲得客戶高度認可。
曼弗萊德主要定位于動力電池自動化回收、智能換電站、無人化動力電池模組/PACK線以及光伏半導體行業智能制造工廠的打造。團隊在以上行業有多年積累和沉淀,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在上述領域都開發了標準化的核心設備,并形成從設計到組裝再到售后的完整的交付體系。擁有中化集團、喬治費歇爾、皮爾博格、中環電子等穩定的合作客戶。
曼弗萊德智能制造(江蘇)有限公司
《動力電池》:曼弗萊德的設備涉及鑄造、鋰電池、光伏半導體等諸多領域。請問目前占比情況怎樣?曼弗萊德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些地方?
馬志樂:鑄造一直以來都是曼弗萊德的核心業務,在國內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截至目前,曼弗萊德已經可以做到標準化的快速交付。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前提下,對于輕量化鑄造件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們的產品正好迎合了市場需求,解決了行業的痛點。從始至終曼弗萊德都立足于國內高端市場定位,每年的銷售額都在穩步增長。
動力電池行業也是曼弗萊德的專業領域,基于與多個核心客戶的戰略合作,目前重心放在了動力電池換電站和動力電池自動化回收領域。尤其是在電池回收領域,公司此前已與中化鋰電共同研發了環保型的全自動剝離回收產線,并已經進入到多家主流電池回收企業的供應鏈。隨著動力電池退役潮的臨近,有望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爆發點。
其實不管是電池回收領域還是新能源換電站,這些行業的開拓都得益于團隊多年來在新能源電池行業的積累,簡單來說就是曼弗萊德不光懂自動化,更是結合著工藝進行自動化產線的設計。很多新型的應用都來自于公司自身的研發,強大的技術根基以及研發能力是曼弗萊德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而在營收方面,目前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于光伏半導體行業,主要原因得益于近年來光伏市場的火爆。過去的時間里我們以基地為單位,為國內幾個大型的光伏半導體企業交付了數個智能制造車間并得到好評,此類業務目前正在全國各大基地進行批量化的復制,這也體現了曼弗萊德在自動化使用和人機交互方面的優勢。
曼弗萊德全自動剝離回收產線
《動力電池》:今年曼弗萊德模組和PACK設備訂單情況如何?您對今年下半年的營收有著怎樣的期待?
馬志樂:動力電池企業規模擴張,確實給國內鋰電設備行業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國內模組及PACK領域的設備已逐步標準化,國內優秀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作為國內最早開始從事動力電池產線組裝的自動化集成企業,我們已經逐步將未來發展的重點傾向于電池回收和換電站這兩個新興的市場領域。
曼弗萊德認為,立足于未來即將爆發的回收市場和換電市場,更能發揮出公司卓越研發能力的優勢。今年11月,曼弗萊德與中化鋰電在石家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鋰電池回收以及電池材料回收等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包括未來在國內各大生產基地的產業化布局以及新工藝新設備的共同研發乃至專業人才的共同培養和成果轉化。
當然,這也不是意味著我們完全放棄動力電池模組和PACK線組裝的市場。對于某些高端高智能的產線我們還是會與相關的客戶進行接洽的。得益于市場需求爬升以及近階段儲能業務的爆發目前曼弗萊德在模組及PACK設備方面是滿產狀態,這樣的情況應該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曼弗萊德與中化鋰電簽約現場
《動力電池》:您對換電及電池回收這兩個領域當前的情況是怎么看的?你覺得當前電池回收的瓶頸在哪?公司在電池回收設備方面有那些優勢?
馬志樂:換電站是今年才開始爆發的領域,曼弗萊德智能制造能夠進入這個市場也是得益于前期在電池組裝市場的積累,目前來看不管是私家車還是網約車甚至某些重型的新能源卡車,對于換電都是有實際的需求的。同時換電站也具備錯峰充電,標準化復制,解放充電樁等優勢。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換電站仍將是新能源行業的大熱點。
我認為,未來的換電站應用是多維度的,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城市運營商都將參與到這項業務中,大家分工不同但又相互協同,實現各方互利共贏。業內人士預測到2025年換電模式可以帶來至少180億元的設備需求并且形成千億級的市場規模,成為拉動新能源車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對于曼弗萊德來說,也是重大的機遇。
至于回收領域剛才也說了,這是真正的藍海,也是未來的主流方向。正如您前面所說目前幾大電池廠每年的擴產規模都是相當驚人的,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會存在著更多的電池回收需求,所以我們和中化鋰電的合作也是從技術和工藝上進行了深度的綁定。可以說,我們現在的布局就是為了將來對動力電池回收規模化應用進行準備。
實施回收廢舊鋰電池進行提取金屬的目的首先是可以改善資源的短缺。二次使用可利用的金屬可提高了社會經濟價值,極大地降低成本,同時減少廢舊電池帶來的環境危害。所以電池的回收利用不光要注重回收的效率和純度,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耗以及對環境友好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而這正是目前我們電池回收設備的主要優勢。
全自動剝離回收產線
《動力電池》:對于電池回收設備和換電站單站設備,有沒有具體的要求?對于智能化和整線集成您如何看?曼弗萊德是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的?
馬志樂:在現在的工業環境下,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各行各業之間的共識,大家已經從傳統的機械化電氣化時代過度到現在的信息化時代,對于設備供應商的要求也不僅僅是幾臺機器人或者是簡單的信號采集與整理。高節拍以及高柔性是智能化產線的核心基因。總體來說這個行業看上去很熱鬧,但是需要深度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總的來說,很多需要集成的核心工作站(如視覺,激光,涂膠)等環節都具有一定的的技術壁壘,這些對于整線集成商的專業知識以及項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產線集成趨勢必定是自動化程度更高,節拍更快,軟件交互響應更快更簡單。而這塊恰恰是曼弗萊德的優勢。經過多年技術積累,我們對于高自動化的整線掌控更全面更穩定。
曼弗萊德換電系統設備
《動力電池》:您如何評價當前動力電池的回收情況?對于換電模式您覺得未來會呈現出怎樣的趨勢?電池回收設備企業未來即將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都有哪些?
馬志樂: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約為20萬噸,回收利用市場規模達到近100億元。到2025年退役量預計將接近80萬噸。業內共識是,動力鋰電池的使用年限通常為5-8年,而有效壽命只有4-6年。有分析指出,由2014年開始的新能源車普及潮而生產的動力電池,在近兩年或將迎來退役潮,有望形成更大的市場空間。
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是未來的大趨勢,而且是國家政策大力號召的行業,目前已經有很多家龍頭企業在這個領域進行積極的布局,曼弗萊德也是借著這個機遇將重心放在了回收領域并持續投入。只不過,當下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還在布局的初級階段,廢舊電池也還沒有起量,相信從明年開始,這也將會成為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的風口。
至于換電模式之所以能引起關注,根源還在于其相較傳統充電樁模式具有獨特優勢。首先在充電時間上,換電模式可以將充電時間壓縮到2分鐘之內;其次換電模式帶來的車電分離可以讓整車和電池徹底分開,從而給用戶帶來非常巨大的實惠;再次換電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新能源車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解決新能源車昂貴的問題。
不過目前新能源車企之間電池技術、標準和規格千差萬別,電池大規模流通存在較大的障礙,導致換電站可換電車輛少,帶來運營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的難題。可以說換電站的建設還處在前期的單打獨斗的階段。只要解決了上述難題,換電模式的推廣將進入爆發階段,從而給曼弗萊德這樣的換電站設備供應商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