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體來看,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了“十三五”收好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為“十四五”開好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歲月如梭,2020年的腳步即將走到盡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積極應對日韓的挑戰,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實現了逆勢增長,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從需求側看,主要市場穩中有升,新興市場持續開拓
一、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企穩。自2019年7月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月產量就步入下行軌道,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124.2萬輛,同比下降2.3%,近10年連續增長勢頭被遏制。進入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低迷,1-3月產量僅為10.5萬輛,同比下降60.2%。
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企穩
隨后,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財政部會同工業和信息部等部門在核撥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基礎上提前預撥明年補貼資金,中央以及多個省市先后推出多種新能源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開始回暖,市場逐步企穩。
7月新能源車的產量增速由負轉正,7月至10月新能源汽車月產量增速分別為15.6%、17.7%、48.0%和69.7%,呈現逐月增長態勢。盡管累計產量仍出現下降態勢,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91.4萬輛,同比下降9.2%,但降幅逐步收窄,預計全年累計產量將恢復正增長。
二、IT終端產量小幅增長。新冠疫情極大提升了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需求,帶動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微型計算機產量穩步增長。除1-2月受春節假期再疊加新冠疫情雙重影響微型計算機產量同比下降之外,從3月開始我國微型計算機產量就保持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長。
1-10月,我國微型計算機產量2.95億部,同比增長8.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全球消費市場持續低迷,近兩年我國手機產量持續走低,2020年1-10月我國手機產量11.46億部,同比小幅下降5.9%。
三、電動自行車滲透率穩步提升。電動自行車市場主要被鉛酸電池占據,隨著鋰離子電池成本逐步下降,鋰離子電池在電動自行車市場的滲透率穩步提升。2019年4月15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正式實施,要求電動自行車的車架重量要控制在39kg以下,加速推動鋰離子電池向電動自行車市場滲透。
電動自行車滲透率穩步提升
與此同時,國內鋰離子電池骨干企業加快電動自行車布局,如比亞迪旗下弗迪生產的滴滴青桔電池正式下線,哈啰出行、寧德時代和螞蟻金服合資推出哈啰換電服務,國軒高科與滴滴出行、天津力神與新日等先后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2707萬輛,其中鋰離子電池滲透率約為18%。2020年1-9月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2285萬輛,同比增長30%,全年預計產量接近3400萬輛,鋰離子電池滲透率超過25%。
四、TWS、電動船舶等新興市場開拓現成效。得益于成本不斷降低和技術突破,鋰離子電池正在更廣闊的應用層面開始應用及替代,
電動輕型車、5G基站、48V、電動工具、船舶、AGV、工程機械、飛機等新興市場吸引大批鋰離子企業入場布局。
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多點開花,先后與躍薪智能合資涉足電動無人礦卡、與國網綜合能源合資成立國網系儲能公司。國軒高科、鵬輝能源等企業鋰離子電池產品獲中國船級社型式認可證書。進入2020年后,新興市場成為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新亮點。
其中,TWS市場持續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全年出貨量超過2億部;多條大型電動游船相繼投入使用,船舶市場成為鋰離子電池新藍海。
從供給側看,創新步伐持續加快,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
一、電池技術創新多元化。2020年以來,我國動力電池行業聚焦降低電池成本和提升產品性能,涌現出多個創新性產品。
按照不同領域主要分三類,一類是電池包系統集成方案,以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的CTP為代表,還有無極耳、JTM等方案;第二類是電池材料,其中以無鈷電池為代表,如蜂巢能源發布鎳錳酸鋰電池,此外還包括四元材料體系;第三類是各家新概念電池,包括“不起火”、“百萬公里”電池等。
比亞迪刀片電池
這其中,電池包系統集成方案創新得到了市場認可,寧德時代的CTP電池包已經在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以及電動船舶等領域批量應用,甚至開始登陸歐洲市場;比亞迪也借助其LFP-刀片電池正在與多家國際主機廠進行洽談對接。
二、磷酸鐵鋰在動力電池市場占比明顯提升。受新能源汽車產量下滑影響,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出現下降,2020年1-10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40.1GWh,同比下降13.3%,降幅較1-9月進一步收窄。盡管如此,在補貼進一步退坡和電池技術突破雙重作用下,磷酸鐵鋰電池卻憑借價格和安全性優勢受到動力電池市場青睞,占比快速提升。
2020年1-10月,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為12.8GWh,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占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比重達到了31.9%,較2019年占比提高了。其中,10月當月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占比達到了41.1%,達到了筆者在年初撰寫的《鋰離子電池產業白皮書》提出的40%預期目標。
三、鋰離子電池產量加速增長。在下游市場穩中有升的帶動下,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客服了新冠疫情不利影響,實現了逆勢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146.4億只,同比增長10.9%,增速較2019年同期提高了9.1個百分點。需要指出的是,進入下半年后,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月度增速逐月提升。
鋰離子電池產量加速增長
7月至10月分別為11.1%、23.2%、26.6%和29.8%,加速增長勢頭明顯。全年預計產量將超過180億只,同比增長14.5%以上。值得關注的是,受上半年新能源車產量下滑影響,1-10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55.5GWh,同比下降20.8%,但從7月5開始動力電池產量月度增速還是回正,10月增速更是達到48%。
四、進出口順差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我國鋰離子電池實現出口金額125億美元,進口金額29.1億元,進出口順差95.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的70.1億美元大幅增長36.8%。我國鋰離子電池進出口順差進一步擴大,主要得益于出口額持續增長而進口額穩步下降。
出口方面,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我國作為全球主要的動力電池生產國家,國外車企加大向我國企業采購動力電池,帶動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額快速增長,1-10月出口額累計增速18.4%。進口方面,我國鋰離子電池自給能力明顯提升,對外依賴程度降低,鋰離子電池進口額持續下降,1-10月進口額同比減少4.6%。
從市場格局看,寧德時代一家獨大,外資企業加快發力
一、寧德時代擴大領先優勢。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走低影響,2020年1-10月寧德時代實現動力電池裝機量僅為19.8GWh,占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比重為49.4%,接近半壁江山,穩居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一名。盡管與2019年的市場占比50.6%相比略有下滑,但其一家獨大局面繼續保持,并且不斷擴大領先優勢。
2020年1-10月,寧德時代市場占比領先第二名35.3個百分點,領先優勢較2020年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較2019年提高了2.1個百分點。這得益于寧德時代與國內眾多新能源汽車達成了戰略合作,進入更多車企供應鏈。
二、跨國巨頭打破既有格局。在特斯拉(上海)量產交付帶動下,鋰離子電池行業跨國巨頭加快搶占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打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既有格局。2020年前10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企業中,LG化學、松下兩家跨國電池巨頭強勢進入,分別位居第三位和第五位。
受外資企業沖擊,國內企業除中航鋰電市場占比和排名提升之外,比亞迪盡管排名不變,但市場占比下滑明顯,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天津力神四家企業占比和排名同步下滑,時代上汽、深圳比克、欣旺達更是被譽為擠出前10。另外一家表現搶眼的國內企業是塔菲爾,2020年1-10月市場占比1.0%,首次進入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前10。
三、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龍頭企業優勢不斷放大,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2020年1-10月,實現裝機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共計66家,較2019年同期減少4家。
2020年1-10月,我國動力電池市場CR2、CR5和CR10企業裝機量分別為25.7GWh、33.1GWh和37.1GWh,占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比重分別為63.5%、82.0%和91.8%,分別較2019年提高了-4.4、2.9和3.9個百分點。
除受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市場占比下滑CR2下降較多之外,CR5和CR10持續提升,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整個行業競爭態勢,絕大中小企業生存日益艱難。
從投融資看,科創板開辟融資新渠道,國外車企積極投資入股
一、科創板引領鋰離子電池行業上市風潮。2020年以來,在科創板開閘引領下,資本市場對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更加開放,眾多行業企業密集尋求IPO機會。截止至9月30日,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查通過了142家企業,其中奧特維、聯贏激光、孚能科技、海目星、天能電池、上海派能、明冠新材料、湖南長遠鋰科等多家鋰離子電池企業位列其中。
除此之外,創業板、新三板等既有融資渠道繼續通暢,一批企業成功通過審查實現創業板上市融資。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后,不少新三板企業轉戰創業板。鋰離子電池行業之所以出現上市風潮,既是在補貼退坡、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之下,大多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進而采取的應對手段之一,也是鋰離子電池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
二、國外車企積極入股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為了進一步掌握動力電池優質資源,避免出現動力電池供給不足的局面,國外知名車企積極入股我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提升在動力電池市場的話語權。5月末,大眾和國軒高科同時宣布,大眾將投資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47%股份,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大眾也成為首家直接投資中國動力電池制造商的外資車企。
大眾入股國軒高科
7月初,另一家德國豪華車制造商戴姆勒宣布,賽德斯-奔馳與孚能科技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將投資約9億元獲得孚能科技3%的股份。隨后,寧德時代與本田(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本田參與寧德時代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認購,認購數量約占總股本的1%。
三、鋰離子電池項目投資出現新動向。受新冠疫情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疲軟影響,2020年我國鋰離子行業新建項目數量減少,投資規模收窄。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超過20個鋰離子電池項目落地或投產,涉及投資金額超過810億元,而去年上半年則有超過28個鋰離子電池項目落地,總投資金額逾2300億元。
在投資趨向平穩的同時,新出現的動向也需要關注。一方面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要市場的動力電池項目明顯減少,主要由寧德時代、欣旺達、中航鋰電、國軒高科等少數頭部企業實施,這與日韓電池企業以及歐美本土電池企業和主機廠加快在歐洲、美國投建動力電池項目步伐形成了鮮明對比。
另一方面,瞄準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儲能、5G基站、3C數碼、TWS等細分市場的鋰離子電池項目明顯增多,大批中小型鋰電池企業正在深耕細分市場,這其中就包括億緯鋰能、長虹新能源、南都電池、理士國際等企業。
其中,億緯鋰能將募投項目“荊門億緯創能儲能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調出募集資金9億元,用于建設面向電動工具和電動自行車市場的全自動化圓柱三元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1:動力電池市場集中度是按照各大企業動力電池裝機量計算而來的,其中CR2是指前兩位企業市場占比之和,CR5是指前五位企業市場占比之和,CR10是指前十位企業市場占比之和。
作者:余雪松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