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洗牌正在加速,頭部企業競爭優勢不斷凸顯。要進一步扶優扶強,加大骨干企業信貸、稅收、研發、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其通過兼并重組、投資等方式擴大規模,不斷壯大骨干企業國際競爭力。
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洗牌正在加速,頭部企業競爭優勢不斷凸顯。要進一步扶優扶強,加大骨干企業信貸、稅收、研發、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其通過兼并重組、投資等方式擴大規模,不斷壯大骨干企業國際競爭力。
2020年春節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先后在我國以及全球肆虐,不僅對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了嚴重影響,還降低了下游應用市場需求,我國鋰離子電池發展遭遇多重危機。
0 1
多重因素疊加 鋰離子電池危機重重:
危機1:鋰離子電池產量大幅下滑
正常情況下,1~2月正值我國農歷新年,全國人民舉家團圓,也是我國包括鋰離子電池在內的大部分制造業低谷期。
然而1月20日新冠疫情在我國爆發,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戰略高度,做出了武漢封城的決定,31個省區市相繼啟動重大突出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流動、物流運輸受到嚴格限制,大部分企業生產活動暫停。
一季度鋰電池產量下滑
2月21日,甘肅率先將新冠響應級別由一級應急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到3月15日,我國絕大多數省區市將一級響應下調至其他級別響應,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鋰離子電池企業逐步恢復生產經營活動。
春節假期再疊加新冠疫情雙重影響,導致一季度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出現了明顯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3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21.2億只,同比下降13.4%,為近10年以來首季度出現的最大降幅。
危機2:新能源汽車產量未見起色
自2019年7月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月產量就出現同比下降,隨后9月降幅擴大至30%左右,第四季度降幅基本穩定在30%。從全年看,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124.2萬輛,同比下降2.3%,近10年連續增長勢頭被遏制。
進入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低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并未出現明顯起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20.5萬輛,同比下降44.8%,較去年下半年明顯擴大。
危機3:國際巨頭趁機而上
新冠疫情在一季度對我國影響甚大,但對歐美影響較小,全球其他地區新能源汽車產銷基本正常。根據EV Sales數據顯示,2020年3月,全球共銷售新能源汽車19.2萬輛,同比下滑15%,如果扣除我國新能源銷量的話,3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3.9萬輛,同比增長20%以上。
LG 化學、三星SDI以及松下等鋰離子電池國際巨頭抓住這一難得機會,積極提升其動力電池市場份額。根據韓國SNE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最大供應商易主。
數據顯示,LG 化學以27.1%的市場占有率躍居首位(主要得益于特斯拉的帶動,尤其是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的帶動),終結了寧德時代(300750)連續三年排行第一的歷史;松下則以25.7%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位居第二;寧德時代以17.4%的市場占有率率位列第三,而比亞迪(002594)則從去年第三下滑至第六。
危機4:行業資金鏈趨向緊張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暫遇低潮,產銷量出現小幅下滑,大部分車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困難,給鋰離子電池行業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鋰離子電池行業大部分企業應收賬款及應付賬款增長較快,全行業資金鏈趨于緊張,包括深圳比克、北京國能等骨干企業在內的不少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危機。
從鋰離子電池各環節典型上市企業發布的財報看,電芯生產企業以及PACK企業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1、應付賬款包括了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應收賬款包括了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繼續增長并保持高位,而上游的關鍵配套材料生產企業(個別企業除外)的應收賬款不同程度增長。進入2020年后,新冠疫情使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萎縮,進一步加劇了行業資金鏈緊張態勢。
0 2
危中有機,鋰離子電池向好勢頭不斷顯現:
機遇1:疫情防控得力,鋰離子電池產量回暖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基礎上,全面推動各行業復工復產工作。在各地的積極推動下,2月底開始我國鋰離子電池骨干企業逐步恢復生產,到3月底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
鋰離子電池產量也出現明顯回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3月當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13.3億只,同比增長0.7%,實現同比增長,增速較1-2月提高了近21個百分點。
機遇2:刺激政策先后出臺,新能源汽車出現回暖
受新冠疫情影響,市場需求受到嚴重抑制,黨中央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發展。《求是》雜志2月16日刊登《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指出,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新能源車銷量開始回暖
隨后,各大部委以及相關省市陸續出臺汽車消費鼓勵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政策支持也開始推進。工信部印發《關于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先支持汽車等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并且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3月13日,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促進汽車消費是其中重要內容。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浙江、海南等省以及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先后出臺了刺激政策。受刺激政策帶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出現回暖勢頭,4月當月產量達到了8萬輛,同比下降22.1%,降幅較3月收窄約35個百分點。隨著刺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進一步回暖。
機遇3: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巨頭發展勢頭延緩
從3月中下旬開始,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目前全球感染病例超過300萬,歐洲以及美國較為嚴重。受疫情影響,歐美多國汽車工廠停產,4S店關閉,自4月開始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幅下降。
受此影響,LG 化學、三星SDI以及松下等國際巨頭出貨量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快速發展勢頭延緩。隨著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正常,國內外企業競爭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
0 3
主動作為,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整體來看,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骨干企業與LG 化學、三星SDI以及松下等國際巨頭存在一定差距,盡管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具有一定領先優勢。危機意味著機遇,尤其是對于我們作為追趕者來說。
在向好的大環境下,LG 化學、三星SDI以及松下等巨頭的優勢更加明顯,但全球疫情蔓延造成的鋰離子行業危機短期內難以消除,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企業提供難得的“逆周期”追趕機遇。行業骨干企業要主動作為,不斷壯大核心競爭力,善于化危為機,加速追趕并顯示反超。
一是加大逆周期投資力度,加快擴大生產規模。我國鋰離子電池骨干企業要充分借鑒京東方等面板企業成長經驗,在此次危機面前要敢于投入、加大投入,加快擴大鋰離子電池生產規模,通過擴大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形成價格優勢。
寧德時代在這方面樹立了一個好榜樣,2月26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擬定增募集資金不超200億元,用于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電池擴建項目、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三期)、四川時代動力電池項目一期等。
二是強化研發投入,培育特色優勢產品。核心競爭力來自技術,關鍵就在于投入。鋰離子電池行業骨干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方面投入力度,聚焦主業,瞄準主要市場需求,積極求變、求新,加快培育具有特色優勢的鋰離子電池產品,不能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跑。
三是要抱團取暖,產業鏈上下游要同心協力。“一個好漢三個幫”,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向來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危機面前更是如此。因此,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同心協力,抱團取暖,共同應對此次新冠疫情危機。
一方面,下游企業不能一味壓價,要在鋰離子電池以及關鍵原材料采購價格給予供應商生存空間;另一方面,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協商全行業較為合適的貨款支付周期,不能拖延和扣押供應商貨款。
四是要扶優扶強,支持骨干企業做大。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洗牌正在加速,頭部企業競爭優勢不斷凸顯。要進一步扶優扶強,加大骨干企業信貸、稅收、研發、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其通過兼并重組、投資等方式擴大生產規模,不斷壯大骨干企業國際競爭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