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碳酸鋰市場價格較為平穩(wěn),需求端仍處于剛需采買的狀態(tài),而供給端暫時并沒有太大的增量,給國內碳酸鋰市場帶來不小的壓力。根據業(yè)內判斷,今年碳酸鋰產能缺口有望達5%-10%。
時間進入2021年后,新能源汽車銷量漲勢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過70萬輛,同比增幅高達290%。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包括比亞迪、長安、江淮以及上汽等車企,紛紛傳出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大幅增長的消息。從目前情況來看,完成年初定下的200萬輛銷售目標,已無太大阻礙。
新能源車市場向好,帶動著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爬升。今年1-4月國內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已達到31.6GWh,同比增長了241.1%。而電池級碳酸鋰作為制備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及磷酸鐵鋰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重要原料,隨著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出現較大缺口,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碳酸鋰已經經歷多次漲價。
6月3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主流報價區(qū)間在8.7萬元/噸至9.2萬元/噸之間,而這也意味著電池級碳酸鋰今年內價格漲幅已超過70%。研究機構預計,今年下半年新能源車銷量還將逐月環(huán)比提升,碳酸鋰市場需求將明顯增長。而隨著碳酸鋰庫存快速下降,有望出現階段性的供不應求,未來較長時間內碳酸鋰仍有漲價空間。
碳酸鋰價格暴漲,令相關動力電池企業(yè)苦不堪言。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涉足碳酸鋰生產的企業(yè)則是樂在其中。從大家此前公布的Q1業(yè)績報告來看,受益于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大家的業(yè)績均有很大的改觀,如贛鋒鋰業(yè)首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6046.3%。在這樣的行業(yè)背景下,相關涉足碳酸鋰的企業(yè)紛紛出臺擴產計劃,加入搶鋰大戰(zhàn)。
業(yè)內分析,此番碳酸鋰持續(xù)漲價除與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有關,也跟碳酸鋰重要產地智利相關。由于疫情形勢嚴峻,此前智利政府決定于4月5日至5月1日關閉邊境,僅出于緊急、人道主義原因或醫(yī)療目的才允許國際運輸。智利封國將導致船期延遲,影響到國內5到6月整體碳酸鋰供應量的20%-25%,從而出現較大的缺口。
智利是全球第二大鋰原料供應國,2020年鋰原料產量約1.8萬金屬噸,占全球22%。據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進口碳酸鋰中智利占比74%,且智利阿塔卡瑪鹽湖是海外前兩大鋰業(yè)巨頭美國雅寶與SQM重要的生產基地,目前兩家企業(yè)都與國內大型材料廠及電池廠簽有供貨協(xié)議。而受疫情影響,智利鋰鹽企業(yè)擴產進度皆有所推遲。
因此從供給端來看,由于今年全球新增鋰產量有限,加上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鋰原料供給將呈現出緊缺的態(tài)勢。而從長期來看,據權威機構估算,碳酸鋰市場規(guī)模將從2020年的33萬噸增長至2025年的108.4萬噸,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而按照目前電池級碳酸鋰的產能規(guī)模,還遠遠未達到市場需求,這也讓持續(xù)漲價成為可能。
碳酸鋰價格暴漲,大幅改觀相關上市企業(yè)的業(yè)績。4月28日贛鋒鋰業(yè)披露,公司今年首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約16.07億元,同比增長48.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76億元,同比增長6046.3%。而在贛鋒鋰業(yè)發(fā)布的2020年年度報告中提到,公司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25億元,同比上升186.16%。
贛鋒鋰業(yè)表示,凈利潤暴漲的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產品產銷量同比增長,且產品的銷售均價同比上漲,導致公司經營性凈利潤同比增長;同時其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導致公司的非經常性收益同比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贛鋒鋰業(yè)持股的西澳鋰礦新秀Pilbara股價翻番抬高了凈利潤,貢獻凈利潤超過5億元。
4月13日,*ST江特披露2021年首季報,公司2021年首季度實現營業(yè)總收入5.4億,同比增長62.6%;實現歸母凈利潤7317.5萬元,上年同期為-1985.7萬元,同比去年已是扭虧為贏。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24.2%,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3.5%,同比提高19.6個百分點。可見碳酸鋰價格上升,對*ST江特凈利率影響很大。
而國內另一碳酸鋰巨頭天齊鋰業(yè)雖然沒有擺脫虧本的窘境,但是相比去年經營情況已有了很大的改觀。根據天齊鋰業(yè)發(fā)布的公告,今年首季度其歸母凈利潤已由去年的虧損5億元縮減至-2.48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由-6.47億元縮減至-1.59億元。而和贛鋒鋰業(yè)形成對比的是,天齊鋰業(yè)的投資收益始終不太理想,首季度約為-1.27億元。
不過單從布局來看,天齊鋰業(yè)顯然更加完善。天齊鋰業(yè)在四川射洪、江蘇張家港、重慶銅梁及澳洲奎納納均設有鋰化合物生產基地,同時以西澳大利亞格林布什礦山作為主要原料來源地,以西藏甘孜州的礦產資源作為戰(zhàn)略儲備。不過天齊鋰業(yè)兩筆巨資收購,讓其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并且其在海外與總承包商的官司仍在持續(xù),對業(yè)績影響較大。
由上述可見,雖然部分碳酸鋰上市企業(yè)仍然處在虧損的邊緣,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是有了很大的改觀,至少包括*ST江特、融捷股份等已實現扭虧為盈。而隨著碳酸鋰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價格持續(xù)上行,市場紅利期已然來臨。聞風而動,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已有不少業(yè)務范圍涉及鋰電材料的企業(yè)陸續(xù)宣布加碼旗下碳酸鋰的產能。
5月28日,贛鋒鋰業(yè)公告稱,孫公司的調試和建設團隊已到達其阿根廷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現場協(xié)助推進1期年化設計產能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啟動工作。同時決定啟動鋰鹽湖項目二期擴產可行性評估,擴產產能為不低于2萬噸碳酸鋰。二期項目建設計劃將在1期項目投產后,即2022年下半年進行建設,2025年正式生產。
早前的5月6日,贛鋒鋰業(yè)還發(fā)布公告稱,同意公司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對Bacanora公司所有已發(fā)行的股份進行要約收購。交易完成后,上海贛鋒將持有Bacanora 28.88%股權。而Bacanora位于墨西哥的鋰黏土提鋰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鋰資源項目之一,該項目總鋰資源量為約合882萬噸碳酸鋰當量。
5月22日,國軒高科宜春鋰電新能源項目開工動員會在宜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舉行。據悉國軒高科宜春鋰電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15億元,主要從事礦山資源開發(fā)、碳酸鋰提取、鋰電池研發(fā)與制造、儲能系統(tǒng)開發(fā)等,打造動力電池全產業(yè)鏈體系。項目共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計劃2022年年底建成投產,二期項目計劃2025年年底建成投產。
宜春巨大的鋰礦儲量顯然是吸引國軒高科的重要原因。據公開資料顯示,宜春現已探明可利用氧化鋰儲量約260萬噸,其中可開采的氧化鋰儲量為110萬噸,占全國的31%,世界的12%。也正因為如此,宜春也是行業(yè)公認的“亞洲鋰都”。截至目前,國軒高科已成立全資子公司江西國軒新能源,作為在宜春投資的平臺公司推動項目進展。
5月17日,永興材料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1億元,用于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180萬噸/年鋰礦石高效選礦與綜合利用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等。其中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的項目,預計建設周期為12個月,擬由永興材料全資子公司江西永興新能源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建成后將為公司新增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
而另外的180萬噸/年鋰礦石高效選礦與綜合利用項目,則是作為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的上游配套所設,旨在為下游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提供原材料,并構建電池級碳酸鋰全產業(yè)鏈體系。該項目建設周期同樣是12個月,項目建成后會形成180萬噸/年鋰瓷石綜合利用加工能力,夯實公司鋰礦資源儲備,為擴充鋰產品產能奠定基礎。
5月25日,針對青海地震是否會影響藍科鋰業(yè)的提鋰項目進展的問題,科達制造于互動平臺回復,由于震點據藍科鋰業(yè)所處的格爾木市相隔數百公里,所以并沒有對藍科鋰業(yè)帶來實質性影響。與此同時科達制造透露,藍科鋰業(yè)年產2萬噸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部分裝置已投入試運行,目前正全力推進產能釋放,實際年產能有望超2萬噸。
而在國際企業(yè)方面,5月24日消息,為應對需求反彈和價格上漲,智利鋰礦業(yè)公司SQM公布了到2022年年底擴大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產能的計劃。根據了解,該公司推進了其原本定于2023年擴產的生產18萬噸碳酸鋰和3萬噸氫氧化鋰的計劃。根據新的擴產計劃,預計其2022年鋰總產量將達到14萬噸,比2021年增長47-55%。
此外永興材料表示,公司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首條生產線預計于2021年第三季度末建成投產。不過也有研究機構擔心,自今年3月起,我國碳酸鋰月度供需平衡開始由負轉正,6月當月已累計庫存6000噸,約占總需求的28%,供大于求格局顯現。而上述企業(yè)大刀闊斧的擴張產能,可能會引起碳酸鋰價格出現小幅下跌。
業(yè)內預計,未來5年電動車持續(xù)高速增長,同時考慮儲能、3C消費電子以及傳統(tǒng)工業(yè)等其他碳酸鋰應用場景,預計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合計108萬噸。為保障原料供應穩(wěn)定和降低成本,除材料企業(yè)大刀闊斧擴大碳酸鋰產能外,國內外頭部動力電池企業(yè)和主機廠也通過自行投資、兼并購、長單鎖定等合作模式加深上游材料布局。
截至目前,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LG能源、特斯拉、寶馬等企業(yè)都已經參與到上游鋰資源卡位戰(zhàn)當中,預計后期還將有更多電池企業(yè)和主機廠加入。4月16日,天華超凈披露發(fā)行募資總額為7.8億元,其中寧德時代獲配金額為1.2億元。據了解,天華超凈旗下子公司天宜鋰業(yè),其主打產品正是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等材料。
除此之外,近日寧德時代及公司的重要參股子公司宜賓鋰寶三方共同簽訂了《全面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據協(xié)議約定,寧德時代在市場公允價格同等條件下,未來十年內將優(yōu)先采購宜賓鋰寶生產的正極材料產品不少于20萬噸,且今年不少于1.5萬噸,2022年不少于2.5萬噸。此外各方還將在業(yè)務、資本及研發(fā)等方面開展全面戰(zhàn)略合作。
今年1月外媒報道稱,LG化學子公司LG能源解決方案公司與鋰資源巨頭SQM簽署了一項長期供貨合同。根據協(xié)議,SQM將向LG能源供應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供貨時間為2021年至2029年,合計5.5萬噸。這份合同的背后是為了滿足下游市場需求,LG能源正在不斷擴大其產能建設規(guī)模,進而對鋰電池原材料產生強勁需求。
由上述可見,包括國軒高科、寧德時代、LG化學等主流電池企業(yè)均希望通過各種方式穩(wěn)定鋰原材料的供給。而寧德時代更希望通過推出鈉離子電池,擺脫對鋰資源的依賴。今年5月21日寧德時代對外宣稱,計劃將于今年7月份推出鈉離子電池,引發(fā)市場熱議。而受此消息的影響相關鋰概念股集體大跌,大家開始擔心鈉電池對鋰行業(yè)的影響。
不過這個擔心顯然是多余的。用鈉電池和鋰電池對比得知,鈉電池能量密度較低,未來應用場景或主要集中于儲能及小動力領域。鈉電池可能會在這些領域減少碳酸鋰用量,但鋰離子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電池主流技術路線。到了2025碳酸鋰的總需求量有望達到108萬噸以上,因此從中長期來看,碳酸鋰的高景氣狀態(tài)不會有太大改變。
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碳酸鋰市場價格較為平穩(wěn),需求端仍處于剛需采買的狀態(tài),而供給端暫時并沒有太大的增量,會給國內市場帶來不小的壓力。根據業(yè)內的判斷,2021年碳酸鋰產能缺口將達5%-10%,預計今年內碳酸鋰的供需問題難以得到解決,碳酸鋰仍然存在一定的漲價空間,漲價趨勢或將至少維持到年底,將產業(yè)鏈的利潤向上游轉移。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