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7日,由動力電池網、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中國動力電池大會(CEBC2020)”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盛大啟幕。本次大會,李威帶來主題為《E-BIKE海外市場趨勢》的演講。
在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銷量井噴的同時,海外電動自行車市場也迎來利好。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歐美地區,倡導安全出行已經成為共識。近期,部分歐洲國家陸續出臺相關的補貼政策,鼓勵民眾騎行,以至于出現電動自行車“供不應求”的場面。
“去年,全球輕型電動交通工具的市場規模大概為385億美元,每年以大概10%的復合率增長。到2025年,全球以電為主的輕型交通工具規模將會達到600億美元。其中短途電動代步工具以及配件將占近1/2的市場規模。”大魚智行車創始人李威表示。
8月17日,由動力電池網、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中國動力電池大會(CEBC2020)”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盛大啟幕。本屆大會順應行業發展大勢,以“聚焦小動力大市場,共贏產業新征程”為主題,旨在探索鋰電應用新興市場發展趨勢。
同時,探討在這樣的行業趨勢下電動車企、鋰電企業、PACK企業、材料和設備企業、換電服務企業等所需要面臨的供應鏈、產品路線、技術路線等全方面的優化與變革,共同促進行業聚力共生,生態共建。大會吸引業內專家、政企領導、媒體朋友超350人參會。
大魚智行車創始人李威
本次大會,李威帶來主題為《E-BIKE海外市場趨勢》的演講。李威提到,相較于其他地區,歐美地區騎行氛圍更加濃厚,而歐美地區的電動自行車多為進口,這也為國內電動自行車企業提供了重大機遇。綜合來看,以鋰電池為主的輕便電動自行車更適合出口。
以歐洲市場為例,歐盟委員會致力于2050年交通出行領域的碳排放降低 60%,淘汰燃油汽車并推動更小、更輕、更環保的出行工具,如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過去三年歐洲電動自行車銷量分別為 196萬輛、232萬 輛、273萬輛,年平均增速超過18%。
具體來看,德國75% 的出行距離在10km以內,66%荷蘭人通勤距離在15公里。因為交通擁堵、以及綠色出行的意識,以及電動自行車外觀設計和騎行舒適度提升,這部分出行距離需求未來會逐漸過渡到電動自行車。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預計2022年歐洲市場 E-Bike 年銷售量可達 450 萬輛。
而在美國,E-bike 銷量在2014年、2015年、2016、2017年分別為19.3萬、13萬和15.2萬、26萬,增速分別為21.4%、-32.6%、16.9%、80%,而2017年美國市場的銷售量為 26.3萬輛。其中進口約為 21.5萬輛,進口比例高達81.7%。
美國電動自行車進口占比大的原因是,其相關產業鏈已集中轉移到中國和臺灣,美國本地并不具備對應的產業基礎。從電機、電池以及其他配件的供應鏈,都需要從中國進口,因此幾乎所有的美國電動自行車經銷商都從國外進口,市場潛力很大。
預計到2020年至2023年之間,全球將銷售1.3億輛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將成為未來十年最暢銷的電動車輛。不過雖然海外電動自行車市場潛力巨大,但是也有相應的風險存在。如2018年以來,特朗普政府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及配件征收 25% 的關稅,歐盟也對電動自行車征收高額關稅。
而且在出口之前,企業還需要做好相關的認證。截至目前,大魚已首家獲得國內微型鋰電車UL2272 認證;國內首批獲得歐洲EN15194:2017最新版本認證;并搶先獲得美國UL2849認證資質。“今年公司目標是出口20萬臺,營收金額2億元以上。”李威最后提到。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