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7日,由動力電池網、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中國動力電池大會(CEBC2020)”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盛大啟幕。本次大會,深圳市駱邁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院軍提到,“電池廠已經非常努力去達成降本的目標,但是由于缺少生產工藝進步的技術和革新的高效的生產設備,因此效果不明顯。想要達到提效降本目標,需要整個產業鏈企業共同努力”。
受補貼壓力的影響,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均面臨著巨大的降本壓力,而作為核心的動力電池更是身負眾望。為此不少企業希望借助更多渠道來獲得更大的降本空間,比如由三元掉頭轉向磷酸鐵鋰,或是推行更先進的CTP技術等。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效果并不理想。
深圳市駱邁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駱邁柯”)總經理黃院軍提到,“電池廠已經非常努力去達成降本的目標,但是由于缺少生產工藝進步的技術和革新的高效的生產設備,因此效果不明顯。想要達到提效降本目標,需要整個產業鏈企業共同努力”。
8月17日,由動力電池網、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中國動力電池大會(CEBC2020)”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盛大啟幕。本屆大會順應行業發展大勢,以“聚焦小動力大市場,共贏產業新征程”為主題,旨在探索鋰電應用新興市場發展趨勢。
駱邁柯新能源總經理黃院軍
同時,探討在這樣的行業趨勢下電動車企、鋰電企業、PACK企業、材料和設備企業、換電服務企業等所需要面臨的供應鏈、產品路線、技術路線等全方面的優化與變革,共同促進行業聚力共生,生態共建。大會吸引業內專家、政企領導、媒體朋友超350人參會。
針對行業提質降本的迫切需求,本次大會黃院軍帶來了主題為《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動力電池廠提效降本之策略》的演講。他提到,傳統的工藝和設備,已經無法滿足電池行業提質降本的需求,因此需要對鋰電池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對設備進行必要的革新。
漿料攪拌作為動力電池最關鍵的生產工序,直接影響著鋰電池的質量和成品合格率。漿料攪拌工藝流程復雜,對原料配比、混料步驟、攪拌時間等要求較高,而現有的傳統攪拌設備存在混合分散時間長、能耗高、溫升大等劣勢,嚴重制約著鋰電池的生產效率和品質。
基于此,駱邁柯開發了全新的星云式混合分散設備。該設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無溫升,不粘缸。由于漿料在參與混合運動過程中各質點物質都同時發生三維運動,攪拌槳對漿料摩擦力小,漿料基本無溫升,同時漿料不會粘缸壁與攪拌槳。其次高效,每秒可按軌跡運行12個周期,而傳統設備1分鐘僅運行10 個周期。
再次對物料表面損壞性小,分散切的速度保持在15m/s,低于傳統設備18-20m/s 的分散切速度,對物料表面包覆產生更小損壞;最后漿料粘度穩定,星云發生器可以有效激發漿料中顆粒物質運動(頻率驅動),使漿料中物質100% 參與星云混合運動,從而保證出漿粘度的穩定性。
正是基于上述優勢,星云式混合分散設備在同等產能下,傳統方式需要10臺攪拌設備,星云設備只需要正極+負極各1臺即可滿足產能需求,生產空間減少近80%;傳統方式下需要1KWh/L,星云攪拌設備只需要0.022KWh/L,能耗減少近90%,生產人員成本減少80%。
攪拌同等體積的漿料,以650L漿料為例:傳統方式需要攪拌5-7小時,星云攪拌設備只需要1小時即可完成,時間減少近80%;同等技術條件下,因星云發生器可以有效提高混料效率,減少材料摩擦,攪拌過程無溫升,無需要冷卻機構,設備結構簡單,易維護,減少了前期投入和維護成本。
黃院軍表示,補貼退坡當前,單純依靠某個領域來達到降本目標并不現實,而是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而駱邁柯星云式混合分散設備可以切實降低客戶的生產成本。未來駱邁柯希望在攪拌設備方面不斷創新,為電池行業提質降本創造良好的條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