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市值超1500億元的鋰礦龍頭贛鋒鋰業周五晚間公告,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143億元-153億元,同比增長478.29%-518.73%。
總市值超1500億元的鋰礦龍頭贛鋒鋰業周五晚間公告,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143億元-153億元,同比增長478.29%-518.73%。
Q2凈利37.28億元,Q3凈利70.46億元–80.46億元,據此計算,預計Q3凈利環比增長89%-116%,單季凈利再創歷史新高。
談其業績增長的原因,贛鋒鋰業在公告里表示,報告期內,隨著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鋰鹽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鋰鹽產品的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公司鋰鹽產品銷量和銷售均價同比增長,公司鋰電池板塊新建項目陸續投產、產能逐步釋放,故公司的經營性業績同比大幅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贛鋒鋰業是全球最大的鋰金屬供應商、國內最大的鋰鹽供應商,且目前已深度綁定特斯拉、LG化學、德國寶馬等全球優質客戶。公司上半年實現鋰系列產品收入121.37億元,占比超8成。
伴隨新能源的高速發展,碳酸鋰需求持續高增長,華泰證券李斌等在10月14日研報中推算22-25年碳酸鋰需求CAGR約31.5%。25年之后,隨著固態電池的技術逐步成熟,有望繼續拉動碳酸鋰需求增長。
另外,碳酸鋰價格近期勢如破竹,已突破52萬元/噸。拉長時間看,相較于年初28萬元/噸的價格,當前碳酸鋰的價格漲幅超過80%。信達證券預計,2022年內鋰資源供給仍然緊缺,鋰價可維持現價以上水平,2025年以前鋰資源都會存在較強的供給約束,疊加在新能源車和儲能領域需求共振,鋰價將維持高位運行。
產能方面,贛鋒鋰業主要通過基礎鋰廠(馬洪工廠)、新余贛鋒、寧都贛鋒以及2022年新收購的河北贛鋒經營鋰鹽加工業務,原料來自包銷與自有鋰礦供應。李斌預計,22年末,公司將形成3.1萬噸碳酸鋰、9.1萬噸的氫氧化鋰有效產能,合計12.2萬噸。至25年,公司將形成14.1萬噸碳酸鋰、16.6萬噸氫氧化鋰有效產能,合計30.7萬噸。
同時,作為鋰資源龍頭的贛鋒鋰業,公司加快電池業務布局,上半年實現收入18.2億元,同比增長147%。公司于2017年建設第一代固態鋰電池中試生產線,2021年率先實現固態鋰電池產業化,首批搭載贛鋒固態電池的東風E70電動車完成交付。
據記者獲悉的一份機構電話會議紀要顯示,贛鋒鋰業曾透露,新余生產基地7GWh電池產能已全部滿產,其中新余動力電池二期“4+4+2”規劃的4GWh磷酸鐵鋰電池已投產,陸續還會投產4GWh磷酸鐵鋰電池和2GWh一代固態電池,若進展順利年底能達到13GWh電池產能。
公司相關人士對此回應:”這是最快的情況,4GWh磷酸鐵鋰(電池)可能年底能投出來,明年上半年可能固態(電池)可以投出來。”
根據盈利預測與估值測算,興業證券余小麗在9月30日研報中預計,公司2022年凈利潤達170.7億元,同比增長226%,2023年凈利同比增速驟降至13.9%。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鋰電公司近期大手筆投資擴產,新能源電池產能過剩風險隱憂也已浮現。分析人士表示,2-3年后碳酸鋰等原材料或將恢復完全供需平衡;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或將達3000GWh,屆時電池出貨量可達1200GWh,產能將“大幅過剩”。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