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
[摘要]根據框架協議,四方計劃共同投資設立一家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并開展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項目。
2022年9月6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發布《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資框架協議公告》。公告稱,江淮汽車與弗迪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弗迪電池”)和浙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儲能源”)、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凱客車”)就動力電池的合作事宜協商達成共識,并簽署了《合資框架協議》。
根據框架協議,四方計劃共同投資設立一家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并開展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項目。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江淮汽車擬以現金出資2億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20%;弗迪電池擬以現金和其他權益作價出資,出資總金額共計1.2億元(其中現金出資不少于5000萬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12%;浙儲能源擬以現金出資2.3億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23%;安凱客車擬以現金出資4.5億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45%。
該項目生產規模為10GWh-20GWh,產品主要用于商用車等市場。合資公司的生產范圍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鹽系陰極材料、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兩大正極材料體系以及基于以上材料的混合體系的刀片電池。
江淮汽車表示,本次簽署合資框架協議,組建合資公司,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并開展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項目,旨在充分發揮各方優勢,通過優勢資源互補,在新能源領域深度合作,實現合作共贏、協同發展。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能力。
業業專家表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目前仍存在循環不暢、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的問題,產業技術基礎建設不夠完善,一些重要領域高端產品質量性能、可靠性穩定性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此次合資公司的成立,是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一次嘗試,有利于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車企布局動力電池環節,有助于保供穩價,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盈利。
東吳證券研報表示,車企自建電池產線,電池格局將從集中走向分化,車企采購策略從深度綁定1到3家龍頭電池廠商策略轉向“自產+多家配套模式”。
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近期對江淮汽車進行研究并發布了研究報告《布局電池生產,新能源轉型之路愈加穩健》,報告對江淮汽車給出增持評級。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