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國能汽車外,近一個月來,蒂亞一維、知豆電動車、電咖汽車、威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均對外發布了最新進展,提速明顯。

造車新勢力近日動作頻頻。
12月5日,國能汽車天津工廠正式投產,首款量產車型9-3下線,這標志著國能汽車參與新能源市場競爭的最后準備工作已完成。
除國能汽車外,近一個月來,蒂亞一維、知豆電動車、電咖汽車、威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均對外發布了最新進展,提速明顯。
“年關將至,造車新勢力希望在年底前拿出較亮眼的成績單,為新一輪融資做準備。”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由于“雙積分”政策已落地,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要求進入實質性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造車新勢力發展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對新造車企業仍進行嚴格管理。自今年5月江淮大眾成為第15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后,半年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未再發放。有分析指出,在政策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明朗的當下,生產資質審核重啟只是時間問題,這意味著已握有資質的造車新勢力并不是高枕無憂,如產品遲遲不能進入工信部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同樣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雙積分”促造車新勢力提速
作為第9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國能汽車一直備受媒體關注。2012年,國能汽車成功收購有近75年歷史的瑞典薩博汽車公司后,推出新品牌“NEVS”取代SAAB品牌,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此次,隨著天津工廠正式投產,國能汽車正在“跑步前進”。
據了解,國能汽車天津工廠的總產能規劃為22萬輛,一期工程產能為5萬輛。國能汽車董事長蔣大龍向記者表示,天津工廠投產后,國能汽車的產品將逐漸開始覆蓋以中國為中心的整個亞太地區市場;明年下半年,國能汽車瑞典工廠也將正式投產,產品主要覆蓋歐美市場。
國能汽車發展提速,在造車新勢力中并非個案。在跨國車企開始通過合資布局新能源市場后,造車新勢力也在乘勢而上,加速發展。
11月中旬,知豆汽車推出全新戰略車型D3,表示將進一步增強其在新能源市場中的競爭力。不久后,帝亞一維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旗下首款量產車型也正式首發亮相。
公開資料顯示,近一個月來,零跑汽車、電咖汽車、威馬汽車等新造車公司發布了各自的階段性成果,提速明顯。
“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在刺激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新造車企業加速發展。”上述業內人士向 記者表示,造車新勢力集體提速也與準備新一輪融資密切相關。
有資質企業也存淘汰風險
盡管發展提速,但相較于傳統車企,新造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目前仍受到嚴格管理。
近日,有消息稱,暫停了半年的新能源生產資質再次開始發放,河南森源、江蘇國新、康迪電動車三家企業同一天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批復。
然而,者查閱國家發改委官網并未發現上述三家企業獲得批復的公告。同時,有發改委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國家發改委重啟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審核”消息并不屬實。
生產資質暫停發放,正是政府對新造車企業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提升新進企業篩選標準,避免低質企業進入行業“濫竽充數”。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生產資質停放后,有消息稱發改委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重新開啟資質發放。從目前審批之門仍未打開的情況看,企業想獲得生產資質恐要等到明年兩會后。
值得注意的是,已獲得生產資質的新造車企業,并非可以高枕無憂。根據規定,企業在獲得生產資質后還需進入工信部的《公告》)中,才可以在市場進行銷售并獲得政府補貼。而在目前已獲生產資質的15家新造車企業中,僅有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電動車、江鈴新能源及長江汽車進入了《公告》。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國家此前既然已發布了鼓勵新進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那么,生產資質審核大門重新開啟只是時間問題。對于新造車企業來說,其產品最終需要接受市場檢驗。但在目前的15家已獲生產資質的新造車企業中,并非所有企業能拿出很有說服力的產品,一旦這些企業長期無法進入工信部《公告》,面臨被迫退出的結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