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戴姆勒公司拒絕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提出的收購5%股份的要約,原因是不愿現有股權被稀釋。5%的股份的市場價格約為45億美元。

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戴姆勒公司拒絕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提出的收購5%股份的要約,原因是不愿現有股權被稀釋。5%的股份的市場價格約為45億美元。
知情人稱,最近幾周,在吉利的邀請下,兩家汽車制造商在北京舉行了會談。不過,盡管戴姆勒拒絕了吉利的請求,但表示歡迎吉利在公開市場購買股票。目前還尚不清楚吉利是否對這一提議有興趣。
實際上,在2016年,就有媒體報道稱,吉利控股擬斥資146億美元收購戴姆勒27%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未來,戴姆勒還將與吉利汽車共享奔馳品牌旗下的研發平臺。但這一消息隨后遭到了吉利的否認。
更早在2015年8月,北京奔馳十周年的慶典活動上,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公開宣稱:“北汽正在與戴姆勒股份公司談股份收購事宜,入股成功后,北汽集團將成為戴姆勒的大股東之一。”但戴姆勒一直拒絕發行新股,以擺脫現有股東的擔憂。

在收購5%股份慘遭拒絕后,熟悉吉利的內部人士爆料稱,吉利與戴姆勒結盟的計劃還包括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并希望在未來幾周內能以某種形式達成協議。
消息人士稱,吉利“垂涎”戴姆勒公司的電池技術,并希望與之在湖北省武漢市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合資企業。
對此報道,吉利拒絕評論。

目前,戴姆勒在中國市場已有兩個合作伙伴——北汽和比亞迪。其中戴姆勒稱北汽是“在中國市場最重要的伙伴”。
11月17日,戴姆勒還宣布計劃在中國至少投資50億元人民幣,與北汽一起提升工廠制造電動汽車及其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同時也為奔馳和Smart品牌達到中國環保車型生產標準與銷售配額提供幫助。
2012年,戴姆勒還與比亞迪按照50:50合資成立了騰勢,專注于新能源的汽車生產。但騰勢的發展并不如意,僅以一款車型獨撐市場。不過,今年5月份,比亞迪和戴姆勒分別增資騰勢5億元,目的在于幫助騰勢緩解新能源補貼退坡及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幫助騰勢穩定經營,加快新能源領域的布局。
在電動化上,戴姆勒一直比較激進,具有深厚的技術能力。它計劃未來在電動車領域的投資規模超過100億美元。除了對電動車制造進行投資以外,還將額外投入10億美元資金用于電池產品的生產。
因此,從戴姆勒的角度來看,再在中國市場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生產電動車似乎沒有必要,而且成本巨大。
從吉利來看,情況則截然不同。目前,吉利新能源市場上推出的電動車型僅帝豪EV,共三個車型,產品序列遠遠少于上汽、比亞迪、奇瑞等車企。
同時,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份帝豪EV銷售1715輛,同比下滑38.3%。今年1—7月,帝豪EV的銷量為9598輛。在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榜上,帝豪EV的 7月銷量和今年累計銷量均位列倒數第二。2016年銷量排名前五的新能源車企中,最后一名是知豆,銷售14827輛,吉利榜上無名。
實際上,在新能布局源上,吉利的底子還是顯得薄弱。比亞迪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電動車的探索之路。
2015年,吉利才提出了“吉利藍色計劃”,而且是從比亞迪挖了一個新能源車技術團隊到吉利,負責帝豪EV的開發,于2016年4月推出其第一款純電動車型帝豪EV。
顯然,相比較而言,吉利新能源的步伐確實慢了,只能算是“總體跟隨”。因此,在新能源技術積淀和品牌口碑積累方面,吉利新能源自然弱于競爭對手。
在嚴格的雙積分政策下,這或許正是吉利焦慮的地方,而與戴姆勒合資成立電動汽車正是其求之不得的事情。
不過,吉利合資戴姆勒的美夢能否成真,還是且行且觀察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