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方暫定共同投資25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18萬噸電池級普魯士藍(白)產業化項目,致力于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普魯士藍(白)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助推鈉離子電池產業發展。
日前,寧德時代(300750)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致力推進鈉離子電池在2023年實現產業化。
隨著商業化漸行漸近,鈉離子電池領域正吸引越來越來的上市公司入局。
9月18日晚,七彩化學(300758)公告,公司與美聯新材(300586)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暫定共同投資25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18萬噸電池級普魯士藍(白)產業化項目,致力于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普魯士藍(白)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助推鈉離子電池產業發展。雙方擬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各50%。
目前,鈉離子電池處于發展初期,正極材料技術路線多樣化。其中主流的技術路線有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聚陰離子類及普魯士藍類等。
公告顯示,七彩化學擁有普魯士藍(白)產業化技術、成本以及環保處理優勢;美聯新材具有普魯士藍(白)上游核心原材料氰化鈉的產能、成本、技術優勢,雙方將通過產業技術合作、資本合作等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戰略協同與高質量綠色發展。
據了解,氰化鈉是生產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普魯士藍的源頭材料,美聯新材子公司營創三征有30萬噸氰化鈉產能。
東北證券日前發布研報指出,鈉離子電池潛在市場空間廣闊,鈉電產業化進程核心在中游環節,中游材料迭代升級疊加產線兼容,有助鈉離子電池滲透率加速提升,建議關注具備技術研發、產品認證領先優勢和優質產能的企業,該類企業有望充分享受鈉電滲透率提升過程,重塑競爭格局。
筆者梳理發現,目前,在電池、正極、負極等多個鈉電池的生產環節,全球企業均已有所布局。
寧德時代:全面布局了鈉電池及其材料領域,采用普魯士白正極材料、硬碳負極材料,電池樣品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預計在2023年實現產業化,既可用于電動汽車也可用于儲能電站。
中科海鈉:同樣是全面布局鈉電池產業鏈。正極采用三元層狀氧化物,負極采用成本低廉的無煙煤基軟碳,電池能量密度已達到145Wh/kg,預計到2025年鈉離子電池材料產能將達到40GWh。
億緯鋰能:公司有鈉電池相關技術儲備。
鵬輝能源:已生產出鈉電池樣品,正極為磷酸鹽類,負極為硬碳體系。
三峽能源:與三峽資本、安徽省阜陽市、中科海納在阜陽市打造的全球首條鈉離子電池1GWh規模化量產線正在有序建設中,預計今年正式投產。
欣旺達:擁有鈉電池補鈉技術及鈉電池相關發明專利。
格林美:已完成鈉電池研發,正在進行下游客戶測試。
振華新材:具備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千噸級生產能力,電壓3.8-3.9V,比容145-150mAh/g,循環次數5000-6000次,目前處于送樣階段,已得到部分下游客戶的認可。
華陽股份:通過陽煤智能制造基金持有中科海鈉15.56%的股權,共建年產能2000噸(約0.8 GWh)正/負極材料生產線,2022年投產,2023年將擴產至10GWh。
浙江醫藥:持有鈉創新能源40%股份,投資15億建立鐵酸鈉正極產線,預計2022年年產8萬噸。
廈鎢新能:鈉電正極在國內外客戶方面實現送樣驗證。
容百科技:已具備納電正極噸級生產能力,正在配合下游客戶規劃開發鈉離子電池。
杉杉股份:硬碳石墨復合材料已進入中試階段。
璞泰來:在硬碳負極、鈉電涂覆薄膜等方面均有技術積累。
多氟多:有包括鈉離子電池在內的多種新型電池的技術儲備,六氟磷酸鈉(NaPF6)產品已經批量發貨,正在開發NaFSI產品。
山東章鼓:持有安德新材料股份,該公司擁有鈉離子固態隔膜生產技術。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