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0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實現營收142.96億元,同比增508.05%;凈利潤103.28億元,同比增11937.16%。
2022年上半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大、對鋰電池的需求量增加,“鋰王”天齊鋰業實現了業績的飛速增長。
8月30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實現營收142.96億元,同比增508.05%;凈利潤103.28億元,同比增11937.16%。其中,鋰礦、鋰化合物及衍生品分別為天齊鋰業貢獻營業收入44.66億元和98.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7.7%和560.73%。
天齊鋰業于2022年7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此次半年報是公司完成H股上市后披露的首份財報。
與近年同期相比,作為行業頭部的天齊鋰業的營收一直在快速發展。2020年上半年,天齊鋰業的營收為18億元,凈利潤為-6.9億;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天齊鋰業實現“扭虧為盈”,營收23.5億元,凈利潤0.85億元,同比增25.13%和112.32%。
2022中期報告中還提到,聯營公司SQM 2022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增長,為天齊鋰業提供了23.26億元的收益。SQM為智利鋰礦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2018年5月,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收購其23.77%的股權。
除此之外,天齊鋰業通過自有資金及港股IPO募集資金等,積極償還銀行貸款,有效降低負債規模。報告顯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0.64億元。目前,公司已經償還全部中信銀團并購貸款及其他金融負債,截至2022年7月末,其資產負債率降低至約28%(未經審計),公司已全面完成“降杠桿”目標。
天齊鋰業營收和盈利的飛速增長,得益于市場大環境的推動。2022年上半年,不少鋰類上市公司乘著政策、需求擴張的東風踏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全球鋰資源主要的需求來自于鋰電池。鋰離子電池容量大、工作電壓高,容量為同等鎳鎘電池的兩倍;同時其循環使用壽命長,具有長期使用的經濟性的特性;除此以外,鋰離子電池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更符合現下綠色能源政策的趨勢。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 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等國家戰略規劃和舉措,明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和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新型儲能等已成為國家重點投資發展的領域。鋰離子動力電池是新能源發展的核心,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大幅增長和消費電池應用的持續需求拉動整個產業鏈市場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鋰消費國。伍德麥肯茲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鋰電企業銷量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達到70%以上。而天齊鋰業的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是全球最大的開采鋰產品生產商,2021年產量折合12.71萬噸LCE,占全球產量的38%。
在供需偏緊的現實和市場對新能源行業樂觀預期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上半年,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格延續了2021年以來的上行趨勢。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上半年,有色金屬板塊中的9家“鋰”類上市公司業績全部實現了同比翻倍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天齊鋰業增速位居板塊第一,融捷股份、天華超凈、西藏礦業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亦分別達到4444%、1023%和1018%。
據統計,鋰電市場還存在著極大的擴張空間。伍德麥肯茲預計,2020年至2030年期間,鋰總需求將以每年17.8%的速度增長;之后,隨著市場走向成熟,接下來10年的增速將放緩至每年6.2%。此外,可充電電池的增長將導致鋰需求在2030年之前以每年21.6%的速度增長;在接下來的10年里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長,在2040年至2050年期間,隨著市場日益飽和,鋰需求增速將放緩至每年1.1%。
天齊鋰業稱,鋰礦的供需缺口仍將存在。在2022年中報里,天齊鋰業指出,當前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是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快速增長帶動鋰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是近年鋰供給增量極其有限,現有的產能已無法滿足下游終端產品對鋰的需求。受新增產能增長緩慢的影響,預計2022年鋰供給增量與需求增量之間的供需矛盾仍將存在。
天齊鋰業中期規劃,鋰化工產品產能合計超過11萬噸/年;泰利森鋰精礦建成產能達162萬噸/年,規劃產能超過210萬噸/年。報告期內,公司子公司與中創新航、德方納米、LG化學等多家客戶簽署了鋰產品供應長期合同。
今年上半年,天齊鋰業增加了和川能投的合作。為未來儲能領域業務打基礎。公司董事長蔣衛平在中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現在都看到新能源車的行業趨勢,下游往上游走,上游向下游發展。這一趨勢是產業鏈發展需求。天齊鋰業順應趨勢,很早就提出產業鏈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理念,抱有一個共生共贏互利互惠。現在傾向于和下游合作,主要以合作為主?!?/span>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