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00萬輛,今年第三批新能源汽車目錄呈大幅度擴容之勢,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然而,在這一系列可喜的數字背后,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作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其性能、質量和成本仍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需求。
4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簡稱《發展規劃》),該規劃以2015年4月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為指導綱要,提出了“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規劃目標。在此前提下,對新能源、智能網聯、零部件、品牌國際化、車輛智能化技術、燃油消耗六方面提出了具體細化目標。在重點任務方面,明確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汽車界定為三大首要重點突破的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前在《中國制造2025》所提出的“至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300萬輛,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基礎上推算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到375萬輛”的目標不同,《發展規劃》提出了“預計2025年中國汽車產量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的預期和目標,這意味著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的目標為700萬輛。比兩年前大幅提升了近一倍。
事實上,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00萬輛,今年第三批新能源汽車目錄呈大幅度擴容之勢,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然而,在這一系列可喜的數字背后,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作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其性能、質量和成本仍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需求。動力電池要想達到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動力電池制造該何去何從?
位列行業前三強的沃特瑪集團總裁李金林表示,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的空間非常廣闊。以沃特瑪聯盟投入湖南郴州運營的210輛純電動公交車為例,日均行駛150公里,每公里能耗1度電左右,8年可為郴州減排二氧化碳10.56萬噸,節省1.15億元。未來三年,沃特瑪創新聯盟計劃在郴州投放純電動公交1200臺、通勤大巴700臺、純電動物流車3000臺。
以“中國制造2025”為指引,沃特瑪日前提出SMART戰略:安全是根本,以市場為導向,自動化是基礎,循環利用是方向,技術創新是關鍵,依托智能制造、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從一家傳統動力電池制造商向智慧新能源創造商轉變,從而引領行業智能化、自動化、高端化的發展。
李金林說,只有提供安全的產品,消費者才愿意信賴并選擇電動汽車。沃特瑪建立起了電芯安全、成組安全體系,并通過BMS升級、大數據后臺監控、安全檢測、完善的售后服務和周期保養制度等軟硬結合,持續不斷提升動力電池安全性能。例如,自2015年起,沃特瑪自建大數據平臺,對搭載沃特瑪電池系統的零部件及整車百余項指標,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并傳輸至大數據后臺監控,及時預警,及時處理。
李金林指出,動力電池制造應該依據市場需要。從品質、能耗、安全、效益等多個維度去思考企業如何在市場活下去,在產品設計上嚴格要求,在運營上更有創新,不要讓人們擔心充電維修怎么樣,不用擔心續航里程問題。
智慧制造的基礎就是自動化,首要目標就是從原材料上線到成品出貨整個制造流程實現全面生產自動化。前不久,總投資24億元的郴州沃特瑪動力電池智能工業園項目實現投產,項目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為一體,建設國內領先的高端動力電池pack生產線,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50億元。接下來,他們還將建立智能立體倉庫。
循環利用是發展的方向。可喜的是,目前包括沃特瑪在內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實現了梯次利用產品的應用開發,如儲能電站、移動補電車等未來。李金林透露,未來沃特瑪將加強與高校、研究所等的合作,共同建設梯次利用產品以及再生材料產業化示范工程。
智慧制造關鍵在技術,一是產品研發能適應智慧制造,二是智能生產制造技術,通過機器人、機械手生產作業,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實現生產遠程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的運行體系。
據了解,沃特瑪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設立了到2019年實現單體WED 達160Wh/Kg、系統WED 達130Wh/Kg的技術目標,以放大智慧制造的價值。為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沃特瑪還與合作伙伴一起,研發動力電池生產智能裝備,以實現生產遠程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的運行體系。同時,將通過智能制造產業升級、一站式交通電動化解決方案、提升產業鏈競爭力,響應SMART戰略的核心價值。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