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年前智利礦業化工(NYSE:SQM)入局后,國際鋰產品便進入了寡頭壟斷時代。而在鋰離子電池爆發之后,國際寡頭圍繞電池級碳酸鋰的暗戰不斷。
從20年前智利礦業化工(NYSE:SQM)入局后,國際鋰產品便進入了寡頭壟斷時代。而在鋰離子電池爆發之后,國際寡頭圍繞電池級碳酸鋰的暗戰不斷。幾乎在碳酸鋰瘋漲的同時,天齊鋰業(111.00, 7.20, 6.94%)與泰利森的另一股東美國雅寶之間的合作也逐漸走出“蜜月期”,雙方開始各自謀劃產能建設。
國際鋰資源“三份鹵水一份礦”的格局下,天齊鋰業間接持股51%的全球最大鋰礦企業泰利森對市場的影響立竿見影。1月8日,天齊鋰業新年的第一份公告讓業界期待已久,然而等來的并不是泰利森每半年一次的定產定價。
多位業內人士對碳酸鋰價格的預測頗為類似,2016年上半年還會上漲,如下半年上游產能釋放價格才可能企穩。但電池級碳酸鋰的產能釋放并不容易,國內外廠家此前規劃2015年釋放的產能多數都未能實現,2016年能否順利投產并得到市場認可仍存在懸念。
“鋰價持續瘋漲,很多電池廠商可能撐不到(2016)年底。”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對電池級碳酸鋰2016年的持續火熱頗為擔憂。在電池級碳酸鋰的帶動效應下,不僅鋰化工產品水漲船高,大多數電池材料也跟風上漲,高價鋰時代才剛剛開始,已經有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受傷”。
國際寡頭暗戰
“昨天對我愛搭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業內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暴漲的調侃頗顯無奈。
早在2015年年中,碳酸鋰即將漲價的預期已經十分強烈,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幾家國際寡頭的產能受限。國際鋰礦巨頭FMC自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球范圍內提價,其碳酸鋰、氯化鋰、氫氧化鋰等產品提價幅度達15%,這對國內碳酸鋰開啟漲價模式“功不可沒”。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動力電池網官方微信(sd-dldc)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