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來的時候,豬都能飛。”操著京腔十足的普通話,面容清秀且透露著書卷氣的北方紳士孫延先偶爾喜歡“補刀”吐個笑點。
“風來的時候,豬都能飛。”操著京腔十足的普通話,面容清秀且透露著書卷氣的北方紳士孫延先偶爾喜歡“補刀”吐個笑點。孫延先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投身新能源行業,經10年磨劍,初露鋒芒,成立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成為磷酸鐵鋰和燃料電池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他的故事始終有著傳奇的色彩。
這才是個開始
毫無懸念,電化學出身的孫延先選擇了與電池為伍。2005年,他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被引進長興,在超威集團從事電池研發工作。站在“中國電池的產業之都”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孫延先似乎看到了夢想的曙光。“既然別人不敢做,那就我來做!”他的目光鎖定在了當時飽受爭議的鋰電池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個“狂人”在行業內誕生了。
2007年,當整個電池行業還沉浸在享受鉛酸蓄電池帶來的經濟紅利時,作為超威集團鋰電池項目的核心成員,孫延先只身一人北上,拜訪清華大學的教授,通過多次的溝通和交流,最終展開了長期的合作。不止如此,在這期間,孫延先還組建了一支由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組成的18人研發團隊,孫延先叫他們“十八羅漢”。
從此,孫延先在北京的生活就框在了那個只有數十平方米的實驗室,一框就是兩年半。在漫長的摸索和研發過程中,孫延先和他的團隊發明了采用獨特的控制結晶碳熱還原新工藝,制備出了綜合性能優良的新一代磷酸鐵鋰材料方法。使用該材料的磷酸鐵鋰電池產品100%深循環壽命達5000次,而國內的普遍技術水平僅在2000次。2010年,鋰電池就在市場上一炮打響。“我享受這樣的過程。而且,這一切還只是個開始。”孫延先給自己的科研生活作了一次“走心”的總結。
行業的“闖入者”
擁有好的技術、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優秀可信賴的團隊,這是他最好的創業契機。“我們會成為鋰電池行業的領跑者。”這個鋰電池行業的“闖入者”并不掩飾自己的“野心”。2011年,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成立后,孫延先既要管行政、人事、研發等對內部門,又要管理公共關系、市場銷售等對外部門。相比在北京的日子,在這里,孫延先愈發覺得時間不夠用。尤其是從事鋰電池研發和制造,沒有具體的行業參照標準,因此,孫延先只能死死守著一則信條,那就是“客戶需要什么,我們就研發什么,我們做什么。”
2011年,公司接到了一筆大訂單。當時對方只給了3天時間,可產品涉及的領域卻是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若放棄,則等于放棄整個類型的客戶群。這件事,放在別人身上,也許還多少會有些猶豫,但在孫延先身上,這不可能。“不對自己狠一點怎么會知道自己潛力有多大?”答案顯而易見,他依舊如此瘋狂――從產品研發到樣品制作再到長達200頁的標書完成僅用了2天時間,隨后,他親自驅車近2000公里將標書原件及樣品送到客戶手中。
正是因為他的“偏執”,一切都朝著預期的夢想穩步前行。現在,公司的科研團隊已經從當初的“十八羅漢”增長到70余人,其中,擁有“國家千人計劃”人才3人;每年新開發50多個品種,幾乎保持每周一件的頻率;每年平均申請專利130多件,2014年新增發明專利26件;每年不少于3種通過新產品認定。
領先,永不止步
2012年,“超威創元”被列為“浙江省首批電動汽車產業化技術綜合試點單位”,這意味著“超威創元”公司已是全省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跑者。“既然選擇這一行,我依舊要瘋狂下去,永不止步。”這一次,孫延先把目標轉向了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制造。在他看來,找到汽車電池安全性及使用壽命問題的突破口,是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超威創元”提出了“濫用安全”全新概念――即使客戶是在濫用的情況下,也要確保其安全。對于這一概念的解釋,孫延先提出了近乎苛刻的生產要求,那就是用火燒烤汽車電池持續一個多小時后,保證電池不爆炸,不著火。“追求領先很容易,保持領先不容易。”回首創業路,孫延先時刻給自己敲著警鐘。他不敢懈怠,因為他十分清楚,他始終都是在創業的路上。義無返顧、勇往直前成了他的本能,并以此追逐自己的理想。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動力電池網官方微信(sd-dldc)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