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去年披露與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達成初步共識后,融捷股份手握的“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山”復產終于又迎來好消息,雙方盡力促成礦山于2019年4月15日前恢復生產。雖然錯過了鋰產品的高光時刻,但分析認為,這并不影響融捷股份復產后的盈利能力,因為目前碳酸鋰價格的毛利率仍然不低。
A股不缺冗長的肥皂劇,融捷股份(002192,SZ)子公司融達鋰業復產一事就是其中一出。自2014年冬歇期停產之后,融達鋰業4年多時間未能復產。如今,融達鋰業復產一事總算有了苗頭。
2月22日,融達鋰業與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簽訂了《建立鋰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書”),其中提到在融達鋰業環保安全整改通過驗收的前提下,雙方盡力促成甲基卡礦山于2019年4月15日前恢復生產。
如此一來,坐擁“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山”甲基卡礦山的融達鋰業終于能將“金子”變成現金。
不過令人唏噓的是,融達鋰業停產期間正是國內鋰礦石需求大增長的時代,同行業天齊鋰業等企業受益于鋰產品的銷售增長,而當前,鋰價的回落是其所面臨的外部環境。
預計4月15日前復產
按融達鋰業與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的“協議書”內容可概括為:州政府及時幫助融達鋰業解決生產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環保安全整改通過驗收的前提下,雙方盡力促成融達鋰業甲基卡礦山于今年4月15日前恢復生產。
融達鋰業一事,要從2013年說起,公司2013年啟動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山擴產計劃時,便因用地問題導致當地村民利益糾紛,最終導致2014年冬歇期結束后一直未能恢復生產。
此前,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康定市政府和相關政府部門與融捷股份召開協調會議,就征地和利益共享問題達成初步共識。
融捷股份

融捷股份11月披露與州政府達成初步共識后,1月還有人前往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詢問。圖為當時康定市政府的回復。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在“協議書”中,雙方的利益共享機制通過文書方式確定。內文提到:2019年至2023年,融達鋰業從鋰精礦產品銷售產生的收入中提取利益共享資金給州政府,并按約定的時間支付。期滿后,若融達鋰業仍繼續生產,該利益共享機制繼續有效。
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他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融達鋰業的復產時間。
融達鋰業坐擁的川西甲基卡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鋰輝石礦山。公司歷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早在2009年就收購了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134號脈采礦權證,儲量為2899.5萬噸,證載開采規模為105萬噸/年。根據相關分析師測算,折合碳酸鋰當量約100萬噸。
記者注意到,若根據2月15日民和錦泰鋒鋰業78000元/噸的報價,100萬噸碳酸鋰的市場價格確實可觀。
鋰市場有所降溫
坐擁如此“金礦”,融達鋰業遲遲未能復產,這更是無法來支撐融捷股份的業績。
2015年~2017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式增長,上游鋰礦石價格水漲船高,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的凈利潤更是成倍增長。然而同期的融捷股份常年凈利潤在千萬元以內,直到2017年凈利潤才增長至3618.1萬元。
對融捷股份來說,即便趕在今年復產,但如今的碳酸鋰市場降溫明顯,遠不如2016年的風光。
但有長期研究鋰礦石行業的私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即便如今碳酸鋰市場不如往昔,但這并不影響融捷股份復產后的盈利能力,因為目前碳酸鋰價格的毛利率仍然不低。其進一步表示,他關注融達鋰業的復產已3年,若最終復產成功,相信融捷股份能迎來估值重構的機會。
在停產期間,融捷股份仍然在進行碳酸鋰產業鏈的建設。一方面公司在前幾年加快了鋰鹽布局,擴充了電池級氫氧化鋰產能。另一方面,與控股股東一起成立融捷鋰業,在邛崍成甘工業園布局4萬噸鋰鹽以及鋰金屬材料業務。融捷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呂向陽還是比亞迪副董事長,與王傳福淵源頗深。
那么融達鋰業復產時間是否會如預期般順利?2月23日,記者撥打了融捷股份公開電話,但不知是否因為周末,截至發稿時電話未獲接通。
根據融達鋰業及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鋰產業發展內容,州政府還將向公司鋰產業鏈上的州外飛地工業園區企業提供優惠政策。融達鋰業也將根據州政府制定的《甘孜州鋰產業發展規劃》要求,不斷加大鋰產業投資力度,有效擴大采選規模,做好鋰產業深加工,全力打造甘孜州鋰產業鏈。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