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汽車限購放開、雙積分等政策將有效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但補貼政策退坡或抬高售價、抑制消費,預計全年銷量增加50萬輛左右。
新能源汽車限購放開、雙積分等政策將有效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但補貼政策退坡或抬高售價、抑制消費,預計全年銷量增加50萬輛左右。
無論國家還是地方政府,都比較重視今年的汽車市場,但效果不佳。這首先是消費自身出現問題,消費信心不足,消費能力不強。雖然刺激政策的宣傳效果較好,但實際的百姓購車受益小,甚至政策不落地等問題困擾車市的發展。
近期刺激政策落地效果主要在卡車
2019年國家政策在支持汽車消費方面有很多的舉措,且各地逐步的實施,這些對新能源車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對傳統車的發展應該說不明顯。
近兩年的政策促進汽車市場的努力一直在持續。今年的國家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宏觀層面很全面,但實際效果上主要的促進還是在商用車領域的促進。
目前汽車市場處于一個分化的狀態,呈現卡強乘弱的局面。隨著政策管理的加嚴,從16年開始重卡領域的治理超載等政策,促進過去幾年重卡的購買需求大幅上漲。
政策便利措施主要體現在過去的約束要求政策的逐步放松,2018年的藍牌輕卡便民政策,取消6米以下營運證,促進了藍牌輕卡的快速增長,這也是國家政策對改善。
從去年以來,輕卡表現相對突出,而且皮卡市場作為輕卡中的稱容類產品,受到北京的特殊政策的一個擠壓的消費釋放,形成了輕卡的而形成的皮卡的爆發式增長,因此政策效果總體來說啊,沒有達到我們促進政策發展的效果,但是還是有一定的一個促進性特征,
乘用車消費不旺
原因1:短期消費者購車信心不足
目前動車市場消費不旺,政策刺激不力的效果,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消費者的購買信心不足,過去兩年消費者的消費心態應該說受到了微觀經濟環境的壓力,同時受到了短期的環保治理政策等的壓力,隨著上游資源價格的上漲,個體私營業主和就業群體的近期收入并沒有增長,甚至還有下降。購買信心也因此有所下降。
原因2:消費者購買力不強
由于近期房地產市場過于火爆,從16年開始房地產市場實現一個持續的一個高增長,銷售額從七八萬億到現在15萬億的一個年銷售額的規模,所以這樣的話對居民資金的壓力也是極其巨大的,絕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房地產之后,居民負債相對增加,購車等大宗消費的購買力嚴重的受損。所以形成了居民購買的買房之后消費不足的一個問題。這在中西部與北方地區尤為明顯,而對全國來說,目前房地產與車市的走勢都形成了一個明顯的一個背離的關系,我們認為這也是樓市的資金大量吞噬居民財富,導致購買力不強的問題。
原因3:國六實施導致行業的去庫存效應
2019年上半年車市呈現極其艱難的局面,在消費信心不強,購買力不足的被動壓力下,經銷商庫存壓力相對較大。
隨著7月1日國五排放標準大幅提早實施,在占全國銷量60%以上的經銷商面臨巨大的清理庫存壓力,在不足3個月的時間內,國六提早實施區的經銷商庫存要完成清理國五車型的繁重任務,國六標準的實施導致經銷商國五車型的庫存劇烈下降。乘聯會口徑的廠家批發銷量增速持續大幅低于零售走勢,形成上半年的強力去庫存特征。大部分經銷商在6月底前基本清理完成國五庫存,6月末的經銷商的總體庫存水平也大幅降低到歷史低位。國6標準的實施應該說對19年上半年的銷售帶來了不利的一個影響,下半年經銷商庫存轉換周期進入補庫存階段。
隨著國六車型的定型和生產銷售的逐步推進,7月開始的國六車型庫存逐步補充,將形成廠家批發給經銷商的銷量遠高于經銷商零售的補庫存周期。下半年的行業補庫存周期會大幅改善汽車供應鏈的生存狀態,對抵御經濟下行壓力有很好的逆周期促進作用。
原因4:放開限購的效果尚未體現
6月2日,廣州和深圳發布新政,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其中廣州從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共增加投放中小客車增量指標10萬個,深圳2019 年至2020年共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8萬個。廣州的傳統車保有量還有百萬以上的增長潛力,目前的拍牌數量增加的遠低于長期抑制的需求。
我認為由于購買需求積壓規模較大,未來兩年傳統車的搖號難度仍然很大,新能源車的綜合優勢日益明顯。廣深松綁限購,目前拍牌的價格難以大幅下降,對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會產生名明顯抑制影響。
廣東刺激消費政策給力,隨著廣州、深圳加大傳統車的指標,這塊對行業發展的是有很好的促進效果,也會引導其他城市的促進消費,逐步的限購政策的松綁來促進車市的可持續發展。
促進新能源車發展的規模還不大
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市場發展形勢相對較好,6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雖然進入補貼過渡期,但廠商新能源車批發實現13.4萬臺的良好銷售水平,環比增長38.7%,同比增長98.7%。說明新能源乘用車在逐步擺脫對政策的依賴。今年1-6月的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57.7萬臺,同比增長65.9%。由于新能源車推廣采取了波段式補貼退坡的拉動效果,所以形成了3月份跟6月份的兩個銷售月度比較強的一個特征,使我們的新能源車成為車市增長的一個亮點。但新能源車相對于總體的乘用車市場僅有5%的份額,對總量貢獻還不夠大。
下半年車市不容樂觀
雖然在乘用車市場,隨著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落地,消費的觀望情緒將得到改善,產銷降幅有望收窄,但難以改變全年銷量下滑的趨勢。
1、價格回升的壓力
從市場因素看,首先,制造業增值稅下調有利于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消費者由此判斷未來產品價格將下調。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實施和增值稅下調,使5-6月促銷偏高,形成巨大的企業盈利壓力和經銷商虧損。但短期內終端價格將回升,不利于下半年提振汽車市場銷量。
2、國六后的購買力仍低迷
重點區域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部分有購車意向的消費者購買力釋放,預計下半年會帶來50萬輛的增長。但民營企業低迷涉及大量中低層收入家庭,其購車能力受限;而就業壓力下的返鄉創業人員的不斷增加,也導致該部分人員購車能力受限。
3、二手車分流
但同時我們的年輕消費群體逐步的減少,所以目前來說年輕消費群體的購買力也相對并不是很強,而中老年群體的購車更理性。二手車的分流新車體現,由于經濟增速趨緩,二手車越來越多地成為首次購車用戶的選擇,并由此波及新車市場,該現象或將持續數年。伴隨豪華車的高增長的換購市場的發展,二手車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
4、放開限購的增量
目前促進乘用車消費的因素包括:傳統車限購政策逐步放開預計帶來40萬輛左右的增量;未來還應該有更多城市鼓勵汽車消費。
5、新能源車的增量壓力大
新能源汽車限購放開、雙積分等政策將有效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但補貼政策退坡或抬高售價、抑制消費,預計全年銷量增加50萬輛左右。
6、加庫存的機會
大部分經銷商在6月底前基本清理完成國五庫存,6月末的經銷商的總體庫存水平也大幅降低到歷史低位。
隨著國六車型的定型和生產銷售的逐步推進,7月開始的國六車型庫存逐步補充,將形成廠家批發給經銷商的銷量遠高于經銷商零售的補庫存周期。
下半年的行業補庫存周期會大幅改善汽車供應鏈的生存狀態,對抵御經濟下行壓力有很好的逆周期促進作用。
汽車行業已經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技術實力和產品品質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延伸服務、轉型升級、做服務型企業,才能讓產品更加貼近市場需求成為企業發展方向。
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點推薦
精選導讀


關注我們